消化性潰瘍的藥物治療方法有哪些呢?我想這是很多不想採取手術治療方法的患者心中的疑問,那麼,治療消化性潰瘍,我們該服用什麼藥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消化性潰瘍的藥物治療方式有哪些,幫助大家及時選擇出合適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一減少損害因素的藥物
1、抗酸劑能結合或中和胃酸,減少氫離子的逆向彌散並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緩解疼痛,促進潰瘍癒合。
常用的抗酸劑有可溶性和不可溶性兩類。可溶性抗酸藥主要為碳酸氫鈉,該藥止痛效果快,但易被消化道吸收,長期和大量服用可引起鈉瀦留和代謝性鹼中毒,並在胃內產生CO2有引起繼發性胃酸增高的缺點,故臨床上不單獨使用。不溶性抗酸劑有碳酸鈣0.5-1.0每日3次、氧化鎂0.5-1.0每日3-4次、氫氧化鎂15-20毫升每日3次氫氧化鋁0.5-1.5每日3-4次或凝膠劑10-15ml每日3-4次、次碳酸鉍0.5-1.0每日3-4次等。碳酸鈣本身是不溶性的,但與胃酸起中和反應後變成水溶性氯化鈣。用量多時可引起高鈣血癥,久服還可引起腎功能損害,用藥中應定期查血鈣、腎功,一般不長期服用,有腎功損害或老年人不宜用。中藥烏賊骨、珍珠粉主要成份也是碳酸鈣類。上述不溶性抗酸劑,一些可致便秘如鉍劑一些可致腹瀉如鎂劑,故常將兩種或多種聯合或製成複方製劑使用,以增加治療效果,減少副作用。常用複方製劑有:胃舒平、鋁鎂合劑、胃瘍寧、樂得胃、MylantaⅡ,複方鈣鉍鎂等。
中和胃酸的作用決定於藥物顆粒的大小及在胃液中的溶解速度,顆粒越小溶解越快,中和作用越大。因此,藥物劑型的效能以液體如凝膠、溶液最佳,粉劑次之,片劑又次之,後者宜嚼碎服用。
服藥時間,根據胃酸分泌及酸度測定結果,以餐後一小時及睡前給藥最佳。對大多數一日三餐的患者,適用於日4次療法。如症狀未能控制,可增加給藥次數縮短給藥間隔而不需增加每次的劑量。療程一般服6-8周或痛消失後再服兩週。
2、胃酸分泌抑制劑
1抗膽鹼能藥這類藥物能抑制迷走神經及壁細胞乙醯膽鹼受體,從而抑制胃酸分泌,解除平滑肌和血管痙攣,有利於止痛及改善區域性營養,還能延緩胃排空作用,有利於延長制酸藥物和食物的中和胃酸作用,適用於十二指腸潰瘍。但延緩胃排空可加重胃竇瀦留,一般不宜用於胃潰瘍
近年來合成一種新的選擇性作用於毒蕈鹼受體亞群M2的拮抗劑,稱為哌吡氮平Pirenzepine僅作用於外分泌腺、眼及膀胱、對M1受體平滑肌、心肌作用極小。小劑量使用則選擇性阻斷壁細胞M2受體,抑胃酸分泌而無上述副作用,認為是較好的治療藥物,哌吡氮平的劑量與用法:每日100毫克,分別於早、午餐前服25mg,睡前服50毫克,四周為一療程。
2組胺H2受體拮抗劑能與壁細胞H2受體競爭結合,阻斷組胺興奮壁細胞的泌酸作用,是強有力的胃酸分泌抑制劑。目前常用的有兩種:甲氰米胍Cemitidine每日劑量1000mg三次餐後各200mg,睡前400mg目前多主張400mg每日2次或800mg每日1次,4-6周為一療程。為鞏固療效、防止復發,可每晚睡前400mg,維持6-12個月。副作用發生率不到5%,有頭痛頭昏、嗜睡、男性乳房發育、粒細胞減少、皮疹、轉氨酶升高等,停藥後可以恢復。另一藥物為呋喃硝胺Ranitidine其作用優於甲氰米胍,只需150mg每日二次,或300mg每晚一次,療程4-6周,治癒率很高。副作用比甲氰米胍少見。新合成的法莫替丁famotidine作用更強而持久,每日服40mg。
3亞碸咪唑Omeragole商品名洛賽克,是新近合成的一種最強的抑制胃酸分泌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有效藥物。其作用為抑制壁細胞分泌面的H+-K+ATP酶,即質子泵,從而阻斷了胃酸的分泌。作用強、持續時間長。用法:20-40mg,每天1次,2-4週一療程。據報導治癒率可達78-94%。
以上就是消化性潰瘍的藥物治療方法,經過上面的藥物治療方法,我們就能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達到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目的,因此,不想手術治療的朋友不妨多瞭解一下上述的藥物治療,另外,在採取何種治療方式上,還是要以醫生的建議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