痺症的形成原因
“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這是中醫學對痺症形成原因最基本的解釋,明確指出了外傷,寒冷,潮溼是導致痺症的三大主要因素,也可以由跌打損傷,慢性勞損,關節周圍組織損傷所誘發。
痺症艾灸哪裡
灸療法則:祛風除溼,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穴位選擇:合谷和太沖,是治療痺症的有效組合穴位,稱“開四關”。不論是因為寒,還是因為熱引起的肌肉,關節疼痛,都可以先“開四關”進行治療。
痺症艾灸穴位辨析
合谷穴和太沖穴在手足的部位比較相似,合谷在手虎口,太沖在足虎口,是位於我們人體四大關口部位的止痛要穴,先開四關,就是先把這四個關口的經絡疏通,能順利將體內的風寒溼邪從四肢末端趕出體外。
痺症艾灸穴位搭配
“四關”是主穴,其他配穴主要是圍繞不通病痛部位而卻,每個主穴的基礎上酌情再取2-3個穴位:
1.頸椎關節痛取大椎(肩背正中第7頸椎下凹陷中),風池(後髮際上1寸,枕骨下兩側的凹陷中),天柱(後髮際正中旁開1.3寸)。
2.肩關節痛取肩髃(三角肌上緣中點偏前方,抬肩時有凹陷處),肩前(腋窩前紋頭上1寸),肩貞(腋窩後方紋頭上1寸)。
3.肘臂痛取曲池(屈肘90°左右,肘關節橫紋拇指側紋頭端),肘髎(曲池穴上1寸),手三里(曲池穴下2寸)。
4.腕關節痛取陽池(腕背橫紋正中點略靠小指一側,尺骨小頭外緣),外關(腕背橫紋中點上2寸)。
5.手指關節痛取八邪(手背五指之間的紋縫端)。
6.腰椎關節痛去腎俞(第2腰椎下旁開1.5寸),腰陽關(第4腰椎下凹陷中)。
7.大腿部痛取風市(大腿外側正中膝關節上7寸處,一般在立正的情況下中指尖所抵達之處)。
8.膝關節痛取內外兩個膝眼(膝關節髕骨韌帶兩側凹陷),陽陵泉(膝關節外下方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
痺症艾灸操作手法
1.艾條灸:由於風市肌肉關節痛一般面積較大,艾條灸最適宜旋轉灸法,每個部位灸5分鐘左右,每日1-2次。
2,艾炷隔姜灸:每穴每次灸5-7壯,直到區域性面板潮紅為止,每日1次。
3.溫針灸:消毒針刺後將1段艾條套在針柄上施灸,每日1次。
小貼士
如果遇到關節紅腫熱痛的“熱痺”,就不宜施灸了,而應該以指壓,按摩,捶打,拔氣罐,面板針叩刺出血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