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拔罐位置示意圖
肩井穴
1.肩井穴位置:
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
2.肩井穴取穴方法:
肩井穴位於肩上,當大椎穴與肩峰間連線之中點處。或以手併攏,食指靠頸,中指尖到達處是穴。
3.肩井穴功效:
疏導水液。肩井穴有通經活絡、豁痰開竅、祛風清熱、活絡消腫的作用。
脾俞穴
1.脾俞穴位置:
脾俞穴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
2.脾俞穴取穴方法:
取穴時應採用俯臥的姿勢,脾俞穴位於人體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兩指寬)處。
3.脾俞穴功效:
脾俞穴有健脾化溼,健脾和胃,利溼升清等作用。
胃俞穴
1.胃俞穴位置:
胃俞穴在背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胃的背俞穴。
2.胃俞穴取穴方法:
患者採用俯臥的取穴姿勢,以便於相應穴位療法的順利進行,胃俞穴位於身體背部,當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3.胃俞穴功效:
胃俞穴有和胃調中、祛溼消積、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作用。
膻中穴
1.膻中穴位置:
位於兩乳頭之間,胸骨中線上,平第四肋間隙。
2.膻中穴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臥位,在人體的胸部人體正中線上,兩乳頭之間連線的中點,平第4肋間,按壓有酸脹感。
3.膻中穴功效:
募集心包經氣血。膻中穴有理氣寬胸、清肺化痰、理氣止痛、生津增液作用。
中脘穴
1.中脘穴位置: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中脘穴取穴方法:
患者可採用仰臥的姿勢,中脘穴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線中點即為此穴。
3.中脘穴功效:
聚集及傳導地部水液。中脘穴有理氣和胃、化溼降逆、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等作用。
天樞穴
1.天樞穴位置:
天樞穴在腹中部,距臍中旁開2寸,屬胃經。
2.天樞穴取穴方法:
患者採用仰臥的姿勢,天樞穴位於人體中腹部,平臍中,距臍中2寸(肚臍向左右三指寬處)。
3.天樞穴功效:
天樞穴有調中和胃,理氣健脾,疏調腸腑、理氣化滯、和營調經的作用。
章門穴
1.章門穴位置:
章門穴位於側腹部,在第十一肋遊離端的下際,側臥,舉臂取之。
2.章門穴取穴方法:
章門穴位簡便定位:於側腹部,在第十一肋遊離端的下際。側臥,舉臂取之。
3.章門穴功效:
降濁固土,章門穴有健脾消痞、利腰強膝、疏肝健脾,理氣散結,清利溼熱的作用。
手三里
1.手三里位置:
手三里穴在人體的前臂,標準定位是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
2.手三里取穴方法:
我們取穴手三里的時候先要讓手臂屈起,找到曲池穴,然後沿著曲池穴和陽溪穴的連線往下移動兩寸(即三橫指)就是手三里的所在之地。此處按壓的時候會有疼痛感。
3.手三里功效:
手三里穴是人體手陽明大腸經的重要腧穴,具有很好的通經活絡、消腫止痛、清腸利腑的功效。
內關穴
1.內關穴位置:
內關穴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人體手厥陰心包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2.內關穴取穴方法:
患者採用正坐或仰臥,仰掌的姿勢,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或從近手腕之橫皺紋的中央,往上約三指寬的中央)。
3.內關穴功效:
內關穴有疏導水溼,寧心安神,理氣和胃,和胃和逆,理氣鎮痛作用。
合谷穴
1.合谷穴位置: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2.合谷穴取穴方法:
拇、食指併攏,於最高點取之。
3.合谷穴功效:
合谷有疏風解表、清洩肺氣、通降腸胃作用。
足三里
1.足三里穴位置:
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嵴一橫指(中指)處。
2.足三里穴取穴方法:
坐位屈膝,取犢鼻穴,自犢鼻穴向下量4橫指(即3寸),按壓有酸脹感。
3.足三里穴功效:
燥化脾溼,生髮胃氣。
消化性潰瘍拔罐方法
取上穴,採用單純火罐法吸拔穴位,留罐10分鐘。亦可在上述穴位施行刺絡罐法,先以三稜針點刺穴位,然後將火罐吸拔在點刺穴位上,留罐5分鐘,每日1次。
此外,也可在患者背部脊柱第七胸椎至第十二胸椎旁開1.5寸處,按壓尋找壓痛點,然後用閃火法將罐吸拔在壓痛點處,留罐15分鐘;或用藥罐,即在罐內先盛儲生薑汁(約佔罐的1/3),再緊扣在壓痛點上,然後按抽氣罐操作方法,抽去空氣,使罐吸在面板上,留罐5~10分鐘,隔日1次。
消化性潰瘍的臨床表現
消化性潰瘍的症狀輕重不一,輕者可無症狀,重者以長期性、週期性和節律性中上腹痛為主,同時可伴有唾液分泌增多、反胃、吐酸水、噯氣、噁心、嘔吐及失眠、緩脈、多汗等症狀。
腹痛特點
消化性潰瘍引起的腹痛具有長期反覆發作的特點,整個病程平均6~7年,有的可長達一二十年,甚至更長。
1.上腹痛呈反覆週期性發作,是該病的又一-特徵,尤以十二指腸潰瘍更為突出。上腹痛可持續幾天、幾周或更長,然後有一一個較長時間的緩解。全年都可發作,以春秋季節發作較多。
2.疼痛的節律性也是該病特徵之一,十二指腸潰瘍疼痛發生在兩餐之間,持續不減直至下餐進食或服用抑酸藥物後緩解。胃潰瘍疼痛多在餐後1小時內發生,經1~2小時後逐漸緩解,直到下餐進食後再重複出現上腹痛症狀。
3.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可發生半夜定時疼痛,疼痛部位雖都在中上腹部,但十二指腸潰瘍多在中上腹,或在臍上方、臍上方偏右部位。
4.胃潰瘍多在中上腹偏高處,或在劍突下、劍突下偏左部位。疼痛一般較輕能忍受,多呈鈍痛、灼痛或飢餓樣痛。疼痛常受精神刺激、過度疲勞、飲食不慎、氣候變化等因素誘發或加重;可因休息、進食、服用抑酸藥物、用手按壓、嘔吐而減輕。
消化性潰瘍生活護理
加強營養
消化性潰瘍應該加強營養應選用易消化、含足夠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稀飯、細麵條、牛奶、軟米飯、豆漿、雞蛋、瘦肉、豆腐和豆製品,富含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的食物,如新鮮蔬菜和水果等。這些食物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修復受損的組織和促進潰瘍癒合。泛酸水的患者應少喝牛奶。
限制多渣食物
消化性潰瘍患者應避免吃油炸食物以及含粗纖維較多的芹菜、韭菜、豆芽、火腿、臘肉、魚乾及各種粗糧。這些食物不僅粗糙不易消化,而且還會引起胃液大量分泌,加重胃的負擔。但經過加工製成菜泥等易消化的食物可以食用。
不吃刺激性大的食物
消化性潰瘍患者禁吃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肉湯、生蔥、生蒜、濃縮果汁、咖啡、酒、濃茶等,以及過甜、過酸、過鹹、過熱、生、冷、硬等食物。甜食可增加胃酸分泌,刺激潰瘍面加重病情;
過熱食物刺激潰瘍面,引起疼痛,甚至使潰瘍面血管擴張而弓|起出血;辛辣食物刺激潰瘍面,使胃酸分泌增加;
過冷、過硬食物不易消化,可加重病情。另外,潰瘍病患者還應戒菸,菸草中的尼古丁能改變胃液的酸鹼度,擾亂胃幽幽門]正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