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養生八大保健要穴
常按可以起到疏通經絡、溫腎助陽、活血化淤、禦寒保暖的作用。
1、大椎穴
位於後背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低頭時,摸到頸後最突起的高骨,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中醫認為“大椎通陽”,因為這個穴位是督脈與六條陽經的交匯點,按摩或艾灸大椎穴可以通絡散寒,現代常用於治療感冒、咳嗽、瘧疾、頸椎病等。
2、合谷穴
即老百姓常說的“虎口”,位置在手背拇、食兩指之間凹陷處。該穴有疏風清表,通絡行氣,活血止痛之效,像天寒引起的關節炎、肩周炎等都可以透過按摩合谷穴治療。現代常用於治療牙齦疼痛、耳鳴、耳聾、鼻炎、扁桃體炎、三叉神經痛、咽喉腫痛、月經不調、中風、面癱、口腔潰瘍等。
3、陽池穴
位於腕背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有生髮陽氣,溝通表裡之效。臨床主要用來治療頭痛、手腕疼痛、滑鼠手、糖尿病、女性手腳冰涼等。三焦經氣血在此吸熱化為陽熱之氣,尤其快到冬天了,應該多堅持按摩或灸灸。
4、神闕穴
位於肚臍正中央。有培元固本、回陽救脫、和胃理腸之效,為長壽要穴。有句老話說:“常灸神闕穴,萬病自會滅。”灸此穴能使精神飽滿、腰肌強壯、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等。臨床常用於治療腹痛,洩瀉,脫肛,水腫,腸炎等病。另外此穴可以鼓舞脾胃陽氣,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愛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可以經常在肚臍熱敷。
5、關元穴
別名下丹田,位於臍下三寸,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人體統攝元氣之所,也是元陰元陽交匯的地方。中醫認為此穴位有培元固本,調氣回陽的功效,凡元氣虧損的病證都可以選用。灸之可使元氣充足,虛損可復,故能祛虛勞百損,壯一身之氣。現常用於治療腎虛陽痿、月經不調、子宮虛寒、腎炎、脫肛、排尿不順等。
6、命門穴
位於後正中線上,第二、三腰椎棘突間,是督脈要穴,也是強腰補腎的長壽大穴,中醫認為命門是兩腎之間的動氣,蘊藏先天之氣,內藏真火,稱為“命門火”,命門火衰的人會出現四肢清冷、五更瀉等問題。很多人有四肢冰冷的問題,睡覺時也總是不暖和,其實這就是中醫裡所說的“命門火衰”之相。常按該穴能可強腎固本,溫腎壯陽,強腰膝固腎氣。臨床常用於治療腰部虛冷疼痛、遺尿、腹瀉,男性遺精、陽痿,以及女性的虛寒性月經不調、習慣性流產等症,並能延緩人體衰老,推遲更年期。
7、足三里穴
位於外膝蓋眼下方三寸(四橫指寬),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屬於陽明經保健要穴,也為長壽要穴。陽明是多氣多血之經,有通經活絡,疏風化溼之效。常按足三里,能調節身體免疫力,增強抵抗力,調理脾胃以補中益氣,起到養生保健的效果。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食慾不振、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腎絞痛、膀脹炎、陽痿、遺精、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失眠等。
8、湧泉穴
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當你用力彎曲腳趾時,足底前部出現的凹陷處就是湧泉穴。該穴有補腎壯陽、強壯筋骨之效。現臨床多用於治療休克、高血壓、失眠、神經性頭痛、遺尿等。推搓湧泉穴,民間俗稱“搓腳心”,還能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痠軟、便秘、失眠、手腳冰涼、下肢怕冷等病效果較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