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小腸腫瘤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avatar 八極恩希
2.5萬 熱度 A+ A-
一治療小腸良性腫瘤可引起出血、套疊等?發症,且無組織學檢查,難以肯定其性質,所以均應外科手術切除。較小腫瘤可連同周圍腸壁作區域性切除,多數需作區域性腸切除,

一治療

小腸良性腫瘤可引起出血、套疊等?發症,且無組織學檢查,難以肯定其性質,所以均應外科手術切除。較小腫瘤可連同周圍腸壁作區域性切除,多數需作區域性腸切除,對端吻合。

小腸惡性腫瘤手術需對病變腸段及區域淋巴結作較廣泛的切除吻合。如為十二指腸惡性腫瘤則多數需作十二指腸胰頭切除。

如小腸腫瘤區域性固定無法切除,可作旁路手術以解除或預防梗阻。

小腸惡性腫瘤早期診斷較難,切除率約為40%。切除術後5年生存率為平滑肌肉瘤約40%,淋巴瘤約35%,腺癌約20%。

除淋巴瘤外,放射治療和化學療法均少效果。

診斷一旦確立,應早期手術切除。

1.術中探查 小的腫瘤或出血已停止的腸管病變,在開腹後有時仍難以發現,且小腸腫瘤偶為多發性,病灶大小不一,容易遺漏較小的病灶,故術中必須全面細緻探查。探查方法有觸控法、透照法、術中內鏡檢查和腸繫膜血管內亞甲藍注入等幾種方法,可聯合應用。

自十二指腸懸韌帶開始向遠側仔細觸控腸壁直至回盲部。觸控時要觸知腸壁有無增厚、結節,腸腔內有無腫物,尤其良性腫瘤質多較柔軟,易遺漏。對異常的腸壁行透照檢查,即術者提起可疑腸段,強光源置於對側,照射腸管,病變腸壁透光差。將病變腸段再仔細觸控,若仍未發現病灶,而術前檢查已確定出血來自小腸,則應行術中內鏡檢查。內鏡可經口或經空腸近端造口插入,內鏡醫師在外科醫師配合下將小腸鏡向前推進,同時觀察腸壁黏膜的改變;外科醫師藉助內鏡光源對腸壁透照,觀察腸壁有無侷限增厚和腫塊,兩者配合能提高病灶的檢出率。

術前行緊急選擇性腸繫膜上動脈造影的消化道大出血病例,造影完畢宜留置導管,術中經導管注入亞甲藍1ml,藍染的腸段則為病灶部位,但仍需結合探查和腸壁透照判定,以免因留置的導管移動位置,導致誤診。

疑為惡性腫瘤時,術中應常規探查肝臟和腹主動脈旁淋巴結。

2. 小腸良性腫瘤的治療 手術切除病灶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可預防因腫瘤引起的腸套疊、腸梗阻等併發症。根據腫瘤大小和在腸壁的位置確定切除範圍。腫瘤小、帶蒂、位於系膜對側者,可行腸壁楔形切除,或切開腸壁,切除腫瘤,橫行縫合腸壁切口。腫瘤較大或位於腸壁系膜緣,可行腸段切除。距迴盲瓣5cm以上的迴腸良性腫瘤,可保留迴盲瓣;不足5cm者作回盲部切除。腸套疊如無明顯粘連,復位後腸管亦無血迴圈障礙,按上述原則處理。如套疊腸段粘連嚴重,不宜勉強復位,應將套疊腸段連同腫瘤一併切除。腫瘤較大,有壞死或合併潰瘍,該區腸繫膜淋巴結腫大,難與惡性腫瘤鑑別者,按惡性腫瘤處理。

3.小腸惡性腫瘤的治療 以手術切除為主,切除範圍應包括腫瘤兩側各20cm的腸管,清掃區域淋巴結。位於距迴盲瓣20cm以內的迴腸惡性腫瘤,行右半側結腸切除,以利於清除該區引流淋巴結。對腹腔內轉移的病例,只要病灶可切除,病人全身情況允許,仍應切除原發灶。復發的病例,亦不應輕易放棄切除的機會。

4.其他 放療、化療對小腸惡性淋巴瘤有較好療效,對其他惡性腫瘤則療效不肯定。一般狀況差的病例,手術前、後應行營養支援,糾正水、電解質失衡,對提高病人耐受手術能力和機體免疫功能,減少術後併發症,降低手術死亡率有重要意義。

二預後

小腸良性腫瘤除少數死於腫瘤併發症外,絕大多數手術效果好。小腸惡性腫瘤預後較差。腺癌預後最差,肉瘤、惡性淋巴瘤次之。腺癌5年生存率約為20%,惡性淋巴瘤約35%,平滑肌肉瘤達40%。有報道小腸惡性淋巴瘤切除術後加用放療或化療,生存率可達50%。

釋出於 2021-01-23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