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母乳性黃疸跟血型有關嗎 母乳性黃疸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avatar 流麗君
5973 熱度 A+ A-
很多媽媽不大瞭解母乳性黃疸是怎麼回事,以為母乳性黃疸是跟父母的血型有關,因寶寶和父母的血型不合而導致出現的黃疸現象,其實寶寶母乳性黃疸是這麼回事,主要是以下兩種原因引起的。

母乳性黃疸跟血型有關嗎

無關。

母乳性黃疸,顧名思義就是因母乳餵養相關而導致出現的黃疸現象,和父母血型問題無關,如果寶寶黃疸是因和乳母血型不合引起的話,那麼我們稱之為溶血性黃疸,而不是母乳性黃疸。

跟血型有關的黃疸是溶血性黃疸

溶血性黃疸主要是由於媽媽對胎兒的血液產生抗體,而抗體透過胎盤進入胎兒的血液中,破壞胎兒的紅血球,造成胎兒產生貧血的現象。因此導致寶寶由於溶血造成的貧血、缺氧和紅細胞破壞產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細胞對膽紅素的代謝功能,使非結合膽紅素在血中瀦留,超過正常的水平而出現的黃疸。

與新生兒正常的生理現象所產生的黃疸不同,剛出生時就有嚴重的黃疸,有可能會發生腦性麻痺和幼兒聽障等後遺症。

備註

尤其是母親是O型血,而父親是A或B血型時,寶寶得嚴重黃疸的風險要高於平常寶寶。

母乳性黃疸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1、母乳餵養不當引起的

一般出現在新生兒生後一週之內,由於餵養姿勢不當等原因導致母乳攝入不足,引起新生兒腸蠕動減少、胎糞排出延遲,使得膽紅素排洩減少、吸收增加,導致血清膽紅素升高,這種情況可見於約13%的母乳餵養兒,屬於生理性黃疸。

2、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引起的

寶寶是純母乳餵養,但母乳中含有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影響了膽紅素的代謝,增加了膽紅素的腸道重吸收,並抑制了肝臟中代謝膽紅素的某些酶類的活性,導致寶寶出現的黃疸,多出現於出生一週後,在第2周或第3周多會逐漸退黃,但是膽紅素水平仍舊會在某個低水平持續一個月或以上,母乳餵養兒中約有2%會出現這種情況。

母乳性黃疸怎麼治療

1、當血清膽紅素超過256.6μmol/L(15 mg/dl)時,應停止母乳餵養2—4天,改用人工餵養。

2、當血清膽紅素超過342μmol/L(20 mg/dl)時,需要用光療。

備註

一般輕度母乳性黃疸的孩子,其精神狀態、飲食、睡眠方面通常是正常的,無須停餵母乳黃疸就能逐漸消退。

新生兒黃疸有哪些原因

1、生理性黃疸

這是新生兒生長髮育過程中的特有現象。一方面,胎兒在母體為滿足自身對氧氣的需求擁有許多不成熟的紅細胞。出生後,這些紅細胞會逐步破裂,將大量膽紅素釋放到血液中去,使得血液中膽紅素含量遠高於正常值。另一方面,新生兒的肝臟還不那麼健全,不能代謝如此多的膽紅素。這就造成了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疸。

2、母乳性黃疸

母乳中含有可以抑制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性的孕二醇,這就降低了人體對膽紅素的代謝能力,從而發生黃疸現象。其特點是:生理性黃疸在達到峰值後,新生兒繼續出現黃疸現象並有加重趨勢,哺乳後尤其加重,停止哺乳後黃疸現象有所減輕,但恢復哺乳後依舊加重。此種黃疸不會引起新生兒身體不適,也不會影響其食慾,故對新生兒健康並無大礙,可用牛奶或奶粉代替母乳餵養,待病情有所好轉後再給嬰兒食用母乳。

3、溶血性黃疸

此類黃疸是由親子血型不同而產生,以ABO溶血最為常見,發病率大於10%。親子兩代血型,與患病機率和嚴重性的關係。

4、感染性黃疸

此病症是因為肝細胞被細菌或病毒所感染,代謝能力下降所致。其中,病毒感染大多發生於子宮內,以鉅細胞病毒和乙肝病毒最為多見,細菌感染則容易產生敗血症黃疸。此種黃疸的特點是持久不退,或退後有發,週而復始。

5、阻塞性黃疸

一般情況下,如果新生兒膽道出現了畸形發育,如膽道阻塞等,則會出現該型黃疸。其主要表現:出生1—2周後(有的新生兒會達到3-4周)出現相關症狀,且病情逐步加重,甚至大便也變黃,或出現類似陶土樣的白色。透過B超,可以發現並確認病情。

6、藥物性黃疸

若是新生兒使用VK3、VK34,或新生黴素等藥物,均有引發該病的可能性。

7、其他病因引起的黃疸

某些遺傳病也可能是誘發寶寶黃疸的因素。比如紅細胞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陷,球形紅細胞增多,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溫馨提示

母乳性黃疸是一種排除性診斷,也就是在排除了其他可能引起寶寶黃疸的病因後才能確診。因此當寶寶出現黃疸時,首選措施應該是前往醫院就醫,由專業兒科醫生判斷黃疸型別,如果存在病理因素,應針對病因處理;如果確定是母乳性黃疸,再進行針對性治療,而寶寶此時需不需要停餵母乳,具體還要看血清總膽紅素含量決定。


釋出於 2024-02-12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