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兒童遺尿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avatar 文玉殿下
2.8萬 熱度 A+ A-
大多數孩子3歲後夜間不再遺尿。但是如果3歲以上還在尿床,次數達到一個月兩次以上,就不正常了。尿床在醫學上稱為“夜遺症”、“夜

大多數孩子3歲後夜間不再遺尿。但是如果3歲以上還在尿床,次數達到一個月兩次以上,就不正常了。尿床在醫學上稱為“夜遺症”、“夜遺尿”。遺尿患兒常常伴夜驚、夢遊、多動或其他行為障礙。疾病不及時治療,不僅會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還會導致很多心理問題的發生,為疾病不影響孩子的一生,在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類似症狀發生時,就一定要趁早做有效地治療,避免造成更大傷害。  

遺尿症應強調綜合性的治療,其內容包括:  1.心理支援和健康教育:  首先,要對患兒及其家庭提供適當的心理支援和健康教育,尋找家庭環境中的緊張因素,詢問患兒對遺尿的想法,向家庭和患兒解釋遺尿的原因,進行對症治療,並掌握患兒遺尿的規律,設法使患兒在覺醒狀態下排尿。對夜間遺尿的患兒,晚餐後應限制液體攝入量,並在睡前將膀胱排空。遺尿患兒白天應避免過分緊張和疲勞。  2.排尿功能訓練:  白天做膀胱擴張訓練,具體方法是:讓患兒儘量多飲水,白天當患兒欲排尿時,囑其延緩排尿,直至不能耐受為止。在排尿時讓患兒突然停止一會兒,然後再繼續排尿。這樣的訓練方法使那些膀胱容量小,二次排尿間隔時間短的遺尿症患兒體會到膀胱脹滿的感覺,並延長排尿的間隔時間。對於年長的遺尿兒童,還可作括約肌的訓練,以幫助患兒控制排尿。對小兒來說,難以作直接的括約肌訓練,故訓練中採用的是間接的方法。括約肌訓練可分作兩個步驟,先是讓患兒交替緊閉雙眼,然後睜大眼睛,每天做3~5min,持續1周。接著教患兒在仰臥位時,雙足交替背屈和蹠屈。  3.行為療法:  1置日程表:記錄影響遺尿的可能因素,如睡眠時間、傍晚液體攝入量、白天活動情況、情緒等。  2強化:當患兒未出現尿床時,在日程表上貼紅星以表示表揚,增強患兒控制遺尿的信心和能力;當患兒出現尿床時,則在次日要求其與家長一起清潔床鋪和衣物。  3逐步延遲夜間喚醒時間:當患兒能在鬧鐘喚醒後排尿時,採用逐漸延遲鬧鐘喚醒的時間,使患兒睡眠時間逐漸延長的同時,增加膀胱的容量,一般需6~8周。  4報警器的使用:讓患兒睡在一個特別的床墊上,床墊內放著分別用紗布包好的兩個電極,電極的一端與電鈴或報警器連線,另一端與電池連線。當患兒遺尿時,少量尿液使紗布潮溼而導電,並使電路連通,由此發出警報聲而喚醒患兒起床排尿,經反覆應用和適當獎賞後,患兒睡眠中尿床的尿漬會逐漸減小,最後當膀胱充盈時會自動起床排尿。  溫馨提示:經過訓練、心理、行為等治療,一般預後良好,但應注意避免過勞、精神刺激、疾病及天氣寒冷時的再發。遺尿症可能導致兒童各種不良的行為如自尊心低下、情緒問題、學習問題等。正是由於這些問題,因此遺尿症既不能忽視,也不能帶有責備的處理,應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並仔細隨訪,避免由此而產生的各種不良後果。望子成龍是每一位父母的心願,千萬別因“尿床不是病”的錯誤觀念而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釋出於 2021-02-09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