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各種食用油的優缺點 吃油要避開5大誤區

avatar 白骨良翰
7619 熱度 A+ A-
生活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從調味品的順序來看,食用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你會選擇健康用油嗎?一起來看看吧!人體必需的八大營養素中,脂肪酸總量的70%來自食用油。選對油、用對油對健康至關重要。究竟最該選哪種食用油?特邀營養專家,教你明明白白吃對油。一張“油類家族”排行榜

橄欖油茶籽油

優點

橄欖油含80%以上不飽和脂肪酸,其中70%以上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即油酸。食用富含油酸的油,有利於降血脂、抗血凝、阻止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

橄欖油還含抗氧化物(橄欖多酚、角鯊烯和β-谷固醇),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病。

茶籽油也屬於高油酸型植物油,國產茶籽油價效比更高。

缺點

相對大豆油來說,橄欖油和茶籽油的維生素E含量不高。

高階初榨橄欖油(淡綠色且散發橄欖清香)最好用於涼拌或做湯,而一般橄欖油用來炒菜、燉菜均可。

國產茶籽油炒菜、涼拌都行,購買時優先選擇壓榨產品,質量更好。

花生油芝麻油米糠油低芥酸菜籽油

優點

花生油所含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大概是3∶4∶3,各類脂肪酸所佔比重比較平衡,屬於均衡型植物油。

壓榨生產的花生油香氣濃郁,富含維生素E、胡蘿蔔素營養成分。

芝麻油也有沁人心脾的香氣,富含維生素E、芝麻素、芝麻酚、植物固醇,有益於預防心血管病。

缺點

這類油所含的油酸沒有橄欖油和茶籽油高。

這類植物油耐熱性不錯,適合炒菜。

購買花生油時,最好挑選大品牌的產品。因為花生容易被黃麴黴毒素汙染,且這種毒素容易溶於油脂,劣質花生油存在風險。

透過傳統壓榨法生產的芝麻油,在香氣和營養價值上更好,適合涼拌、蘸料或做湯。

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麥胚芽油

優點

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麥胚芽油等亞油酸含量豐富,屬於高亞油酸型植物油。

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均富含維生素E。大豆油含卵磷脂、玉米油含抗氧化物阿魏酸酯、葵花籽油含植物固醇和磷脂,各有保健功效。

相比之下,壓榨型葵花籽油更值得推薦,其所含抗氧化成分更多。

缺點

亞油酸和亞麻酸都不耐熱,所以這類油脂在煎炸或反覆受熱後,容易氧化聚合,對健康有害。

這類植物油怕熱,適合燉煮、日常炒菜,不適合油炸。要控制溫度,別讓油鍋冒煙,應熱鍋涼油。

豬油黃油牛油椰子油棕櫚油

優點

豬油中含飽和脂肪酸43.2%、油酸44.2%、亞油酸8.9%,由於飽和脂肪酸佔比很高,因此稱為飽和型食用油。黃油、牛油等動物油、棕櫚油、椰子油等也類似。

這類油脂的耐熱性較好,長時間受熱後氧化聚合較少。因此,這類油脂常被用來加工麵點、煎炸食品。

缺點

大多動物油脂含較多膽固醇,以豬油為例,平均每百克含膽固醇93毫克,不適合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不建議多數人經常食用這類油脂,因為日常吃的肉類和奶類已經讓人獲得足夠的飽和脂肪酸。

喜歡吃各種酥脆食品的人注意了,美味的口感背後隱藏著大量的飽和油脂,最好少吃。

吃油要避開5大誤區

每頓飯都離不開的“油”,很多人對它並不瞭解。下面的誤區你錯了幾個?

吃油多樣化就是吃不同名字的油

事實上,油脂雖然名字不同,但脂肪酸構成可能屬於同一類。

如大豆油、玉米油、小麥胚芽油和葵花籽油類似;花生油和米糠油類似;茶籽油、杏仁油和橄欖油類似;亞麻籽油和紫蘇籽油類似等。

所謂不同油脂的替換,應該按照脂肪酸構成不同的品種來換,如葵花籽油和花生油替換,茶籽油和亞麻籽油替換等,才是正確的選擇。

煎炸過的油可以用來炒菜

很多人不捨得扔炸過食物的油,還會用來高溫炒菜或油炸。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因為油經過高溫加熱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油脂氧化產物。

如果真的想二次利用,就要避免再次高溫加熱到冒油煙。“回鍋油”可以用來煮湯、做花捲。

無論怎樣烹調都用同一種油

不同油的耐熱性不一樣,過高溫度的烹調會加速致癌物產生,帶來健康風險。正確做法:

煎炸應該用最耐熱的棕櫚油、椰子油、黃油、牛油、豬油等。

炒菜應該用耐熱性較好的花生油、米糠油、茶籽油、精煉橄欖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

做湯、涼拌應該用耐熱性差的亞麻籽油、紫蘇籽油、核桃油、未精煉的初榨橄欖油等。

患病人群和家人吃一樣的油

心臟病人群,應該優先選擇以下油:茶籽油、橄欖油、低芥酸菜籽油、芝麻油、亞麻籽油等。

血脂高人群,應該少用花生油、玉米油煎炸做菜,建議少吃或不吃油炸食物。

無論吃肉多少用油量不變

常吃豬牛羊肉的人,已經從膳食中得到了大量的動物脂肪,儘量就別再吃動物油了。可以適當吃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等。

肉吃少的人,偶爾可以用動物油烹調。

吃素食的人,可以選擇茶籽油、橄欖油、花生油、米糠油,加上少量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亞麻籽油。

釋出於 2023-11-24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