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啥要禁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增加心臟病發病機率
人造反式脂肪是對植物油進行氫化改性過程中產生的一種不飽和脂肪酸,多為固態或半固態,熔點較高。1902年,德國化學家諾門發明了人造反式脂肪,並取得專利。人造反式脂肪比液態天然植物油好儲存,價格又比天然動物脂肪低,並且保質期較長、口感好,受到大家的歡迎,成為食品工業和消費者的寵兒,被廣泛應用。
但是近幾十年的研究發現,反式脂肪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同時還會提升甘油三酯和脂蛋白的水平,這三點都與心臟病相關。它還能降低起保護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會讓血小板更加黏稠,容易形成血栓,導致心臟病等。相比其他食物,反式脂肪會帶來的2倍、3倍,甚至是4倍的嚴重危害,會導致心臟病發病率升高。
為了增進心血管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建議,儘量控制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最大攝入量不超過總能量的1%。
我國居民攝入反式脂肪相對較低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在2011年開展了為期兩年的“我國居民反式脂肪酸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專案。評估報告指出,加工食品是我國城市居民膳食反式脂肪的主要來源,佔總攝入量的71.2%;透過膳食攝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佔膳食總能量的百分比僅為0.16%,北京、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居民也僅為0.34%,遠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每人每天攝取反式脂肪酸不超過攝取總熱量1%的限值。而美國反式脂肪酸供能比是我國大城市的8.3倍。與美國相比,我國食品中反式脂肪的含量並不像公眾想象得那麼多,被稱為“餐桌上的定時炸彈”或許有些誇張。但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我國居民的反式脂肪酸攝入量低於歐美國家,我國仍然有0.4%的城市居民攝入量超過WHO的建議值。
我國對反式脂肪使用有相關規定
隨著經濟和食品企業的發展,以及生活方式的轉變,我國含反式脂肪的加工食品(如西式快餐、薯片等)消費量應該還會有所增加,因此政府、專業人士和我國居民都應該給予關注,有效減少膳食攝入的反式脂肪供能比。目前,我國針對控制反式脂肪也採取了措施。《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確提出要“遠離脂肪酸”。2013年1月1日實施的《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中明確規定,如食品配料含有或生產過程中使用了氫化和(或)部分氫化油脂,必須在食品標籤的營養成分表中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嬰兒配方奶粉等食品標準還規定,不應使用氫化油脂。部分國家標準對反式脂肪酸的最高限量也做了規定。除了政府進一步出臺相關的政策,食品企業的配合、食品加工技術的研發以及對公眾健康知識的宣教,也是減少反式脂肪攝入的有效手段。
各類脂肪都在哪些食物中
根據脂肪酸的結構,脂肪可以分為4類,也就是飽和脂肪、單不飽和脂肪、多不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1.飽和脂肪的主要來源是動物性食物中的脂肪,棕櫚油、椰子油等。
2.單不飽和脂肪的主要來源是橄欖油、菜籽油、花生油和堅果等。
3.多不飽和脂肪的主要來源有玉米油、黃豆油和葵花油等。
4.反式脂肪主要存在於人造黃油、人造奶油、起酥油、蛋黃派、珍珠奶茶、炸薯條、薯片、炸麵包圈、糕點、餅乾、冰淇淋、咖啡伴侶等食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