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對睡眠的6種錯誤認識

avatar 培聰殿下
2.8萬 熱度 A+ A-
誤區一:睡眠越多越益健康。一些上班族喜歡在雙休日“補覺”,後來卻發現在雙休日還沒有平時的精神狀態好。專家認為,每個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時間差

誤區一:睡眠越多越益健康。一些上班族喜歡在雙休日“補覺”,後來卻發現在雙休日還沒有平時的精神狀態好。專家認為,每個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時間差異很大,與人的性格、健康狀況、工作環境、勞動強度、個人的睡眠習慣等許多因素有關。有5%的人每天睡眠只需6小時以下,而人群中還有5%的人每天需要睡眠10小時以上。大多數人每晚睡眠時間為7-8小時。

誤區二:做夢是沒有睡好。夢是一種普通的生理現象,每個正常人在睡眠過程中都會做夢,每晚大約做4次夢。如果第二天精神狀態很好,就不能認為沒有休息好。

誤區三:飲酒可以催眠。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在睡前喝點酒,認為這樣能很快入睡,專家認為,這種做法是不可取。在睡眠中,酒中的有害物質在體內積存,毒害身體,還傷害視網膜,會使身體適應能力下降。

誤區四:不是病。據瞭解,有8%的人在一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睡眠不好大多數情況下可能已達到疾病的程度。對於少數睡眠障礙者來說,有可能是某些尚未顯露出來或是已經出現的疾病的一種表現形式。

誤區五:不需要午睡。午睡對於協調生理時鐘和24小時週期是有幫助的。但午睡時間不可過長,以15分鐘為宜。研究表明,午睡可以防止早衰,使心血管病的發病率減少30%。

誤區六:吃安眠藥必定會有依賴。很多患者對談安眠藥色變,拒絕用藥,結果病情越來越重。若連續幾天確實睡不著時,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用一些藥物幫助入睡是沒問題的。醫學發展到現在,很多副作用小的新型鎮靜催眠藥物不斷面世並投入臨床使用,一般都不會形成依賴性,安全性也較好。而且,死扛著不吃藥,對身體健康的危害比吃藥要大得多!睡眠是人必不可少的一個生理需求,失眠時身體無法得到足夠的休息,會導致、身體功能受損、體質下降,白天精神身體疲累,引發焦慮、抑鬱障礙等影響工作與生活。  

釋出於 2021-01-20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