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小兒厭食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avatar 耘郗mm丶
2.8萬 熱度 A+ A-
一治療1.合理餵養 大力宣傳科學育兒知識,做到合理餵養。4個月以內的嬰兒最好採用純母乳餵養。純母乳餵養的小兒很少有厭食。按順序合理新增輔食,不要操之過急

一治療

1.合理餵養 大力宣傳科學育兒知識,做到合理餵養。4個月以內的嬰兒最好採用純母乳餵養。純母乳餵養的小兒很少有厭食。按順序合理新增輔食,不要操之過急。小兒飲食以主副食為主,不亂加額外的“營養食品”。

2.培養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定時、按頓進食,飯前不吃零食包括飲料,以免血糖升高影響食慾,飯後吃水果,睡醒午覺可以集中吃些糕點和糖果。家長要注意經常變換飲食的花樣品種、葷素搭配、不要偏食。要保持輕鬆愉快的進食情緒。因種種原因,即使有幾次小兒進食不好,也不要著急,不要威協恐嚇小兒進食,也不要乞求小兒進食。一餐不吃、不必顧慮,也不要再用零食補充,下餐餓了自然會吃。

3.積極治療原發病 如為全身疾病引起的厭食,原發病治癒後,食慾自然會增加。

4.停用引起胃腸反應的抗生素及其他藥物。

5.糾正微量元素缺乏 若有缺鋅,口服葡萄糖酸鋅,每天1~1.5mg/kg,2次/d口服。

6.助消化劑 口服胃酶合劑或乾酵母片對增進食慾有一定作用。

7.胃動力藥 如多潘立酮嗎丁啉,能提高食管下段括約肌張力,促進胃蠕動,加快胃排空,能減輕腹脹、制止噁心、嘔吐,對胃腸動力障礙引起的厭食有較好的作用。劑量:每次0.3mg/kg,3次/d口服。療程4周。

8.激素療法 一般不用,對嚴重頑固性厭食症可考慮應用:①潑尼松強的松。每天0.5mg/kg,3次/d口服。②小劑量胰島素,用於頑固性厭食,胰島素3~6U加於10%葡萄糖250~500ml靜脈點滴1U胰島素至少給葡萄糖4g,均能增加食慾。

9.針灸與捏脊療法 有一定效果。

10.神經性厭食治療 首先要消除引起患兒不寧的各種精神刺激因素。改變不正確的教育方法,使患兒產生良好的情緒。用針灸配合語言暗示有較好的作用。常用穴位為安眠2、足三里、合谷等。

國外有采用抗抑鬱藥,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以改善患兒的情緒,提高患兒對進食的興趣。劑量:12.5~25mg/kg,口服,每晚1次,在睡前0.5~1h服。一般在6~12天后見效。此外,抗組織胺和抗5-羥色胺藥,賽庚啶Cyproheptadine,可作為食慾興奮劑,有一定效果。劑量:每天0.25mg/kg,分2~3次口服。

11.中醫治療 中醫辨證施治小兒厭食症有獨特的效果。因此瞭解中醫對厭食症的理論,學會中醫治療實為重要。中醫認為:“胃為水穀之海、主受納”,“脾主運化”。厭食症主要由於脾胃功能失調。

1原因:

①食滯:小兒臟腑嬌嫩,加上飲食不知飢飽,易傷及脾胃,造成“食滯”,“脾胃不和”,運化功能失調,故出現厭食。這是最常見的原因。食滯日久,滯熱內生灼傷陰液,耗傷正氣,導致虛像畢露,遂轉為疳症營養不良Ⅱº、Ⅲº。

②脾溼:多見於大孩,歷夏季,暑溼之氣偏盛,溼邪內侵,脾被溼困,運化受阻,引起厭食。

③先天不足、元氣虛弱:因早產或其他原因,使小兒發育不成熟,小兒先天元氣不足,腎氣不充,脾胃功能虛弱,運化無權,發生厭食。

④脾胃虛弱:因重病或久病,正氣虧乏,傷及脾胃,脾失健運,引起厭食。

2辨證施治:

①宿食停滯、脾胃不和:主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吐有殘食、味酸臭。便溏不消化,乳兒有奶瓣,或大便秘結。脘腹脹滿,或有腹痛,煩躁好哭,夜眠不實。苔淡黃膩,脈滑有力。

治則:消食導滯、健脾和胃。

方劑:保和丸加減。常用藥:藿香、陳皮、焦三仙、萊菔子、砂仁、茯苓。煩躁不安、夜眠不實:加鉤藤、珍珠母。便幹:改焦四仙。便秘:加熟軍。

②脾被溼困、運化失調:主證:多見於大孩,近期曾患過暑溼感冒,面色萎黃,身睏乏力,口膩乏味,不渴,或有便溏。苔白膩滿布,脈濡緩。

治則:健脾燥溼、調中和胃。

方劑:三仁湯加減。常用藥:杏仁、生薏仁、白蔻、陳皮、滑石、茯苓、焦三仙、砂仁、藿香。

③先天不足、元氣虛弱:主證:嬰兒早產,生後哭聲微弱,氣息低微,肌膚鬆軟無力,面色黃白,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治則:健脾益氣、調中和胃。

方劑:參苓白朮散加減。常用藥:黨參、茯苓、白朮、山藥、陳皮、砂仁、炒谷麥芽。

④積滯日久、陰液耗損:主證:形體消瘦,食慾不振,口渴喜飲、兩頰發紅,手足心熱,煩急好哭,夜眠不實,盜汗。舌紅少苔或有剝脫地圖舌,脈細滑。

治則:滋陰清熱、寧心安神。

常用藥:生地、元參、花粉、石斛、陳皮、砂仁、茯苓、雞內金。煩躁不安、夜眠不實:加鉤藤、珍珠母。

⑤肝熱脾虛:主證:消瘦納差,性急好哭,夜睡不安,舌質淡紅,苔薄白,舊齒上方上顎黃色,脈細滑。

治則:清肝健脾。常用藥:青黛、紫草、建曲、焦楂、丁香、砂仁。煩急好哭、夜睡不安:加鉤藤、珍珠母。

⑥積滯日久、正氣耗損疳症:主證:長期食慾不振,時有腹瀉,形體消瘦,面色黃白無華,毛髮枯槁,精神不振,煩急好哭,睡時露睛,或出現天吊此時稱慢脾風。舌淡少苔,脈細弱。

治則:健脾益氣、調中和胃。

方劑:人參啟脾丸加減;人參先煎、白朮、山藥、蓮肉、炒谷麥芽、雞內金、陳皮、竹葉、玉竹。

二預後

一般明確病因,針對病因治療後,預後多良好。對伴有明顯營養不良患兒或頑固性精神厭食症患兒,應採用中西結合、綜合治療方法。

釋出於 2021-02-18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