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出汗
中醫將出汗分為很多種類,其中有盜汗、自汗、手足汗出、頭面汗出等,出汗是人體排洩和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通過出汗來迅速調節體溫。運動或者汗蒸的確能夠加速血液迴圈、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人沒有不出汗的,因為人的體溫是恆定的,一般保持在37℃左右,由神經系統體中的溫調節中樞控制,使身體產熱和散熱保持相對平衡。
而吃飯出汗,不要以為是在排毒,其實有可能是三陽經(太陽經、少陽經、陽明經)中的陽明經出現了問題,吃飯的時候,水谷之氣進入胃中,胃氣變充足,此時衛表之氣又不足,所以就導致了頭面汗出。在中醫大夫眼裡,一個人如果動不動就汗出,一般來講這個人就比較容易感冒,因為這預示著他素體表虛或者說是氣虛。
吃飯時出汗是怎麼回事
有可能是氣虛,氣虛的人容易出汗,無論是緊張還是活動,甚至靜下來也會冒汗。氣虛的人飲食過程中會出汗。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脾虛出問題了,吃飯時候會出汗,中醫有個名字叫飲食汗。飲食後隨即汗出,甚至汗下如雨之證。因正虛脾熱所致。
因胃與脾是相輔相成的,若脾虛,飯的熱氣一激發,加速了胃的運作功能,而脾卻難以消化,所以人便容易流很多汗,這就是脾虛導致出汗。
建議:
1、保持睡眠充足,如果平時鼻子愛出汗,說明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多吃溫補食物,如大棗、牛肉、山藥、蜂蜜、茯苓,每天也可調杯枸杞蜂蜜水飲用。
2、 經常到戶外做做深呼吸,有利於鍛鍊呼吸機能,透過運動,溼氣就會透過汗排除體內,人也會精神氣爽。
3、除此之外,可以選擇吃一些健脾的食物,如蓮子、薏米、紅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溼之品,其中薏米又叫:薏苡仁、六穀子,古代又稱為:享米。《資治通鑑》中記載,享:代表珍品獻給神明或天子,所以在古代只有適合上貢給皇帝吃的薏米才能被稱為享米。享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