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無明顯水腫、高血壓、血尿和蛋白尿不嚴重,無腎功能不全表現,可以自理生活,甚至可以從事輕微勞動,但要防止呼吸道感染,切忌勞累,勿使用對腎臟有毒性作用的藥物。有明顯高血壓、水腫者或短期內有腎功能減退者,應臥床休息,並限制食鹽的攝入量。
慢性腎炎的傳統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請看具體介紹:
一、激素、免疫抑制劑
由於反覆性及強烈的副作用,越來越多的人排斥對治療藥物,需要新的慢性腎炎治療方法
二、對氮質血癥處理
1.短期內出現氮質血癥或第一次出現,或在近期有進行性升高者均應臥床休息、限制過多活動。
2.飲食與營養
對無明顯水腫和高血壓者不必限制水分和鈉鹽攝入,適當增加水分以增加尿量十分重要。對輕、中度氮質血癥患者不限制蛋白質攝入,以維持體內正氮平衡,特別是每日丟失蛋白質量較多的患者更應重視。對大量蛋白尿伴輕度氮質血癥時可增加植物蛋白如大豆等。重度氮質血癥或近期內進行性氮質血癥者適當限制蛋白質攝入。
3.關於尿量與尿滲透濃度
一般慢性腎炎氮質血癥患者尿滲透濃度常在400mOsm/L或以下,若每日尿量僅1L,則不足排出含氮溶質,故應要求尿量在1.5L或以上,適當飲水或喝淡茶可達到此目的,必要時可間斷服用利尿劑。
4.控制高血壓
慢性腎炎氮質血癥和腎實質性高血壓常提示預後不良,持續或重度腎性高血壓又可加重氮質血癥。用一般降壓藥雖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但不一定就降低腎小球內血管阻力。腎小球入球和出球小動脈阻力增強使腎小球濾過功能降低。
5.腎病綜合徵治療過程中出現氮質血癥的處理 慢性腎炎腎病型水腫期和水腫消退期GFR常有不同程度降低。它與下列因素有關:①病理活動性病變程度;②腎間質水腫;③腎小球超濾係數減少;④血容量減少7%~38%病例;⑤較大量激素應用引起體內高分解代謝;⑥對腎臟有損害藥物的應用;⑦間質性腎炎;⑧腎靜脈血栓形成。臨床上及時判斷原因常不容易,除①、⑥和⑦項須及時處理外,其他若無感染情況,有時需耐心等待,不能過分積極;合併急性間質性腎炎,無論是疾病本身免疫反應,藥物過敏反應使用短程偏大劑量激素常可降低氮質血癥應及時處理。
6.高尿酸血癥的處理
少數慢性腎炎氮質血癥患者合併高尿酸血癥。血尿酸增高與內生肌酐清除率降低並不呈比例,說明高尿酸血癥不是氮質血癥的結果,使用別嘌呤醇降低血尿酸可改善腎功能,但劑量宜小,用藥時間要短,減藥要快。不宜用增加尿酸排洩的藥物。
溫馨提示:腎小球腎炎時腎組織中浸潤的炎症細胞可產生大量氧自由基,腎小球系膜細胞受到免疫複合物,膜攻擊複合物和血小板啟用因子等刺激也可產生活性氧。氧自由基可直接損傷或透過膜脂質過氧化反應破壞腎小球基膜、上皮細胞。此外,許多腎小球疾病患者抗氧化能力低下,表現為血抗氧化酶如血清超氧歧化酶減少和抗氧化劑維生素B2、E及鋅和硒等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