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嘴裡突然變得酸鹹苦甜 有可能是疾病作怪

avatar 葉春君
4652 熱度 A+ A-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口酸或口苦的體驗,可能有人認為嘴裡的味道和最近吃的東西有關,突然出現怪味是正常現象。但中醫認為,口舌的味覺可作為診病的重要參考依據。口味突然改變時,可別大意!有可能是疾病作怪。

口酸:脾虛肝火旺

沒吃山楂、酸梅等酸味食物,但整天感到口內有酸味,甚至吃甜的食物仍會感到口酸,這種現象是飲食停滯所致,也就是中醫常說的積食。此時,舌苔是厚厚的一層,黃色或白色。

食療:

可以熬山楂水喝。山楂是助消化、解決積食最便宜且很有效的食物。將山楂30克加入適量的水煮20分鐘左右,在飯後服用,效果較好。

按摩:

揉中脘穴可以來幫忙“消食導滯”。中脘穴位於上腹部,身體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

口鹹:腎陰不足和

口鹹乃腎虛所致,多見於慢性腎炎、慢性咽炎、神經官能症和口腔潰瘍,其唾液多呈鹼性,故覺有鹹味。口鹹者常伴有神疲力乏、腰痠腿軟、頭暈耳鳴、五心煩躁、盜汗遺精等腎陰虛症;有些則是萎靡不振、畏寒肢冷、夜間尿頻、陽萎帶下等腎陽虛症。

食療:

枸杞泡水。可以用枸杞泡水來調理,或者當口中鹹味較重時,直接含幾粒枸杞在嘴裡也是可行的。

按摩:

多按腎俞穴。後腰與肚臍正對的穴位為命門,命門穴旁開1.5寸就是腎俞穴,按揉腎俞穴可以緩解腰痠背痛,治療腎虛。

口淡:脾胃虛寒

無論吃美味大餐還是清淡小菜,總是覺得索然無味,甚至在沒吃東西時也感到口淡,此時最好先看看舌苔,如果舌苔是薄薄的一層,可能是傷了脾胃。 當出現這種情況,別一味靠吃口重的食物來提味,也不用頓頓清湯白菜,這兩種吃法都會加重脾胃虛弱的程度。

食療:

山藥、大棗都是健脾補氣的食物,能夠讓虛弱的脾胃得到調養。將山藥、大棗各10克,放在水中煮半個小時,做成山藥大棗飲,每天飲200毫升左右,大約喝一週,吃嘛嘛不香的情況就會得到好轉。

按摩:

按公孫穴可調理脾胃。公孫穴屬足脾經經脈的穴道,位於人體足內側緣,在腳中拇趾後大約2寸左右的地方。與脾胃有關的問題,都有很好的調治效果。

口甜:脾臟有熱

因消化系統功能紊亂而引起各種消化酶分泌異常,致使唾液中澱粉酶含量增高,而使口腔內有甜味。中醫認為脾熱口甘,口甜反映脾臟有熱,其中有實熱與虛熱的不同。前者多因過量食用辛辣厚味之物,使內熱或外感邪熱蘊積於脾胃,出現口甜而渴、貪食易飢、口舌生瘡、大便乾結等症;後者則多是年老體弱或久病傷及脾胃,致使氣陰兩傷、內生虛熱、脾津受灼,出現口甜口乾、氣短體倦、腹脘鼓脹、食慾不振等症。

食療:

實熱者宜忌燥熱辛辣之品,可進食清熱瀉火之物,如豆腐白菜湯、粉葛煲鯪魚湯、野莧菜湯等。虛熱者可食蓮子糖水、淮山蓮子煲水鴨、黨參淮山煲生魚等。

按摩:

實熱者可以按摩足三里穴,每次5分鐘,每天2~3次,就可緩解脾胃熱的症狀。如果同時按摩胃經的內庭穴(在足第二趾、第三趾趾縫之間),效果就更佳了

口苦:肝膽鬱熱

肝膽溼熱引起口苦,很可能是因為肝、膽部位存有炎症,特別是患有膽囊炎、膽石症的病人,由於膽囊功能差,膽汁的疏洩不正常,從而產生口苦感。肝膽有病變的人除了有口苦感外,還兼有頭痛眩暈、面紅眼赤、性急易怒、大便乾結、舌質偏紅等表現。

食療:

可以喝菊花薏米冬瓜糖水。取菊花15克、薏米30克、冬瓜100克、白糖適量。先將薏米、菊花煮30分鐘,去渣,再放入冬瓜煮約20分鐘,加入適量糖即可。

按摩:

陽輔穴作為少陽膽經的腧穴,能清除肝膽鬱熱,疏肝解鬱,通絡止痛。陽輔穴位於小腿外側,在外踝尖上四寸的位置。

釋出於 2024-05-05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