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好的症狀有哪些
1、臉色暗黃
一個人的臉色暗淡發黃,可能是脾虛,主要表現為吃飯不香,飯後肚子發脹,有腹瀉或便溏症狀。
2、鼻頭暗淡
用手摸鼻頭會發現有一個小坑,以小坑為中心,周圍就是反映脾臟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域。如果鼻頭髮紅是脾胃有熱證,表現為特別能吃,但吃完容易餓、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膩等。
3、口唇無血色、乾燥
一般來說,脾胃好的人嘴唇紅潤、乾溼適度、潤滑有光。反之,如果一個人的嘴唇乾燥、脫皮、無血色,就說明脾胃不好。
4、睡覺時流口水
《黃帝內經》中指出“脾主涎”,這個“涎”是脾之水、脾之氣的外在表現。一個人的脾氣充足,涎液才能正常傳輸,幫助我們吞嚥和消化,也會老實待在口腔裡,不會溢位。一旦脾氣虛弱,“涎”就不聽話了,導致睡覺流口水。
5、便秘
正常情況下,人喝進去的水透過脾胃運化,才能成為各個臟器的津液,如果脾胃運化能力減弱,就會導致大腸動力不足,繼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6、睡眠不好
古語講“胃不和,臥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質量也會降低,出現入睡困難、驚醒、多夢等問題。
7、精神狀態不佳
脾胃運化失常,容易導致健忘、心慌、反應遲鈍等。相反,脾胃健運,能讓大腦得到滋養,就會神清氣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
脾胃不好的原因
1、暴飲暴食
暴飲暴食會撐壞我們的胃,導致消化困難。長此以往,胃被撐大了,吃的東西變多,然而胃動力不足,無法完全消化,這就損傷了我們的脾胃。
2、吃飯太快
如果進食過快、食物沒有煮爛、進食黏稠食物,極易引起胃潰瘍、胃炎等胃腸道疾病,甚至還會導致胃裡“長石頭”。
3、纖維攝入不足
膳食纖維攝入嚴重不足,會導致“三高”及腸道疾病出現。而且,有研究表明,膳食纖維攝入量與腸癌發生率呈負相關。
4、壓力和焦慮情緒
胃腸道可謂是最大的“情緒器官”,對心理刺激十分敏感。當壓力過大時,人的消化功能會出現“情緒化”反應,處於焦慮、憤怒、憂傷等不良情緒下,會出現食慾不振、上腹部隱痛、反酸、燒心、便秘等症狀。
5、缺乏鍛鍊
缺乏鍛鍊會導致胃動力不足,使人吃進去的東西無法消化。另外還會導致肥胖,如此一來,氣血不足,脾虛的症狀也就出現了。
脾胃不好怎麼調理
1、規律飲食
這是保養脾胃的第一步,特別是胃本來就不好的人,更要少吃辛辣、刺激以及生冷食物。另外,要注意定時吃飯,不要狼吞虎嚥,更不要站著或邊走邊吃。
2、艾灸足三里
足三里(膝眼直下3寸處)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每日堅持艾灸,能健脾和胃、調中理氣、導滯通絡,適用於各種型別的脾胃病變。
3、吃對食物
在這個養脾的關鍵時期,應該結合健脾、祛暑、化溼等方法進行調補,可以吃些綠豆、蓮子、絲瓜、陳皮、鴨肉、鯽魚等。多吃薏仁、茯苓和粳米煮的粥,也能起到滋養脾胃的作用。
4、飯後散步
道醫有“以動助脾”的養生觀念,飯後散步有助於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但“飯後”散步最好休息至少10分鐘再進行,若吃得過飽則需適當延長休息時間,飯後半小時內不能做劇烈運動。
5、補充酵素
酵瘦酵素含養胃護胃專利成分高麗菜萃取物,其蘊含豐富的維生素U,能強效抗潰瘍,減少胃酸分泌,修復胃細胞。而且,酵素能清除體內毒素,如亞硝胺、葡萄球菌等,並且形成粘膜免疫屏障,提高機體免疫力,從而促進胃粘膜以及脾的修復,保證胃脾逐步趨向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