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困擾著很多患者,我們應該瞭解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知識,對自身免疫性肝炎做好預防,如有自身免疫性肝炎病症發生,應及時醫治。
自身免疫性肝炎大多數呈緩慢起病,少數可呈急性發病,發病主要表現為關節痠痛、低熱、右上腹疼痛,食慾下降、噁心、便秘、腹脹、乏力、閉經和體重下降等。確診自身免疫性肝炎一般需要做的檢查有肝功能試驗、免疫血清學檢查、超聲檢查、肝組織檢查等,具體的實驗室檢查方法如下介紹:
1、肝功能試驗
轉氨酶水平持續或反覆增高,常為正常值的3~10倍以上。急性期多為ALT水平高於AST,慢性期多為AST水平高於ALT。谷氨醯轉肽酶glutamyltranspeptidase,GT和腺苷脫氨酶adenosinedeaminase,ADA水平常升高,白蛋白水平正常或降低,球蛋白水平增高更為突出,以IgG水平增高最為明顯,其次為IgM和IgA,血清膽紅素水平常明顯升高。GT和鹼性磷酸酶水平輕度升高;肝臟蛋白質合成功能嚴重受損時則表現為低蛋白血癥和凝血酶原時間延長。
2、免疫血清學檢查
大多數患者有高丙種球蛋白血癥,血清IgG水平明顯升高,多種自身抗體陽性為本病特徵:抗核抗體陽性,見於60%~80%的病人,滴度一般低於1160;抗平滑肌抗體陽性,約佔30%的病例,且為高滴度;抗線粒體抗體陽性,約佔30%病例,一般為低或中等滴度;%抗肝細胞膜抗體陽性,對診斷本病有相對特異性,但亦可見於其他肝病。
3、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是最常用於檢查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影像學方法。其優點是對機體無明顯損傷作用,費用相對便宜,可動態觀察肝臟的變化。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清晰度比B超檢查好。自身免疫性肝炎發生肝纖維化時,肝呈瀰漫性病變,肝包膜變得不光滑,肝內血管顯示不清晰,肝體積縮小,肝右葉斜徑小於110mm,門靜脈壓升高,肝門靜脈內徑等於或大於13mm,脾充血性腫大。膽道系統也常受累,膽囊壁可增厚、模糊,回聲增強,膽囊腔內可見息肉或結石。
4、肝組織檢查
肝活組織檢查活檢標本的病理學檢查有助於明確診斷、評估疾病的嚴重程度和決定治療方案。介面性肝炎肝細胞呈片狀、碎屑狀與橋狀壞死和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組織學特點。晚期可發展為肝硬化。
透過上文關於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陳述,我們知道了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知識,為我們對自身免疫性肝炎疾病的預防治療提供了更多的判斷依據,同時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危害不能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