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有很多併發症,我們在對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知識進行了解的同時,也應注意預防自身免疫性肝炎併發症的產生。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種肝臟炎症性疾病,呈慢性活動性肝炎,女性發病率較高,隱匿性也較大。自身免疫性肝炎多呈緩慢發病,約佔70%,少數可呈急性發病,約佔30%。檢查可見高球蛋白血癥和肝臟相關自身抗體出現,病理切片改變則表現為肝細胞呈片狀壞死和橋狀壞死,多有漿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本病的診斷需排除其他類似表現的肝病,尤應排除病毒感染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藥物性肝病等。
1、病毒性肝炎
本病的臨床表現特點與AIH相似,但肝外多系統表現較少見,男性多於女性,好發人群為東南亞和東亞地區的黃種人。實驗室檢查的特點是血清中可檢獲病毒標誌抗原,二者在臨床表現上的不同是AIH好發於女性,多見於北歐、西歐的白種人,肝外多系統表現常見。在化驗檢查上AIH有高γ一球蛋白血癥,血清中存在多種高滴度的自身抗體,如ANA、SMA、LKM、抗一SLA;而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主要是肝炎病毒標誌物陽性。二者在治療反應上AIH對皮質激素療效好,病毒性肝炎對皮質激素療效差。
2、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患者多有酗酒史,每日飲酒超過40g,大於5年,男性多於女性,臨床表現為疲乏、食慾不振、腹脹、噁心、嘔吐、營養不良等,體徵有肝臟腫大,發展到肝硬化可出現脾大、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實驗室檢查AST>ALT,GGT升高。二者的鑑別是酒精性肝病患者多種自身抗體如 ANA、SMA、IKM及抗一SLA檢測均陰性。
3、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
本病多發於中年女性,臨床特點是:乏力、面板瘙癢,後期可出現黃疸和黃色疣。實驗室檢查的特點是ALP和Y一球蛋白升高,血清IgM、膽紅素升高,轉氨酶ALT或AST在大多數患者中只是輕微升高,抗線粒體抗體AMA陽性,組織學上主要表現為小葉間膽管和界板膽管的慢性非化膿性膽管炎。
4、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SC
本病好發於2540歲男性,臨床表現為進行性梗阻性黃疸,常伴有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或腹膜後纖維化;實驗室檢查特點是ALP升高;轉氨酶升高;ERC37及PTC檢查可見膽管有節段性瀰漫性病變,典型的呈念珠樣病變。
5、藥物性肝病
藥物性肝病的特徵是起病前1~4周內有服用對肝臟損傷作用的藥物史,比如撲熱息痛、利福平、甲基多巴、呋喃坦啶等,臨床症狀有發熱、皮疹、面板瘙癢、乏力、納差、黃疸等。實驗室檢查若以肝實質損害為主,表現為ALT和AST升高,若以膽汁淤積為主則表現為ALP升高,周圍血內嗜酸粒細胞可增高。各種肝炎病毒血清標誌物均陰性。二者在臨床表現上的不同是棚患者多見於女性,典型表現為瘙癢、關節疼痛和黃疸,症狀的發生和消退與服藥無關是鑑別的要點;二者在生化檢查上的鑑別是AIH有ANA、SMA、LKM及抗一SLA等多種自身抗體。
以上的資訊幫助我們瞭解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相關知識,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對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預防,出現自身免疫性肝炎病情應儘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