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疾病中子宮肌瘤高發,據對千餘例患者調查發現,至少有2成的患者瘤體超過4釐米,由此引起月經過多的症狀,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危害,一些人還存在瘤體惡變的情況。子宮肌瘤的臨床診斷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子宮肌瘤的主要症狀
多數患者無明顯症狀,僅是在體檢時偶然發現。症狀與肌瘤部位、有無變性相關,而與肌瘤大小、數目關係不大。主要症狀可有以下幾個方面:
月經改變:月經改變是子宮肌瘤最常見的症狀,表現為月經量增多,週期縮短或經期延長等,亦可有不規則出血。黏膜下肌瘤可因黏膜面積增加及表面發生壞死和感染,而導致不規則陰道出血或血樣膿性排液;肌壁間肌瘤較大時,肌瘤使宮腔變大,子宮內膜面積增加,子宮收縮不良,表現為月經週期縮短,經量增多 ,經期延長等;漿膜下肌瘤及小的肌壁間肌瘤常無明顯症狀。由於肌瘤的影響,患者的絕經年齡往往延續至50歲以後。
疼痛:一般無疼痛症狀,少數患者可有下腹脹痛及下墜感。但當子宮肌瘤發生紅色變性,或帶蒂肌瘤發生扭轉及黏膜下肌瘤刺激子宮發生痙攣性收縮時,可引起急性腹痛。
壓迫症狀:子宮肌瘤增大可壓迫附近器官而產生各種症狀。如子宮前壁下段肌瘤可壓迫膀胱,造成尿頻、尿急;子宮頸肌瘤可引起排尿障礙、尿瀦留;闊韌帶肌瘤或宮頸巨型肌瘤向側方發展嵌入盆腔內壓迫輸尿管時,可導致輸尿管擴張,甚至發生腎盂積水;子宮後壁肌瘤可擠壓直腸,引起大便困難。 陰道分泌物增多:常見於較大的肌壁間肌瘤,由於子宮腔面積增大,腺體分泌增加並伴有盆腔充血,致使白帶增多;黏膜下肌瘤伴感染時白帶量亦多,有時可呈血性。
不孕:子宮黏膜下肌瘤的患者可因肌瘤阻礙受精卵著床從而影響受孕,肌壁間肌瘤易造成早期流產。
貧血:子宮肌瘤引起長期月經量多,可導致繼發性貧血,患者可表現為全身乏力,臉色蒼白,氣短心慌等症狀。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中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多見於30-50歲的女性。據統計35歲以上女性約20%患有子宮肌瘤。其發生的確切病因不明,可能與女性性激素相關。
2、子宮肌瘤的診斷依據:
婦科檢查可捫及增大變形的子宮,盆腔B超檢查可明確肌瘤大小、數目及部位,可除外卵巢實質性腫瘤。如漿膜下肌瘤,子宮表面不規則,或呈球形突起,或有蒂與子宮相連。黏膜下肌瘤常需透過宮腔鏡、診斷性刮宮、子宮碘油造影等檢查方能確診,但若肌瘤已降至宮頸管內,可經鬆弛的宮中觸及瘤體。如肌瘤已出宮頸,可在陰道內觸及球形塊物而瘤蒂在頸管內,窺視可見塊物表面為暗紅色黏膜,有壞死或潰瘍。
溫馨提示:
除了子宮肌瘤本身對廣大女性造成很大身心傷害之外,臨床實踐證實,子宮肌瘤常常併發輸卵管卵巢病變,也可和子宮體腺癌和子宮頸癌同時存在。女性出現月經不調、月經量增多、月經期延長、不規則陰道出血、下腹疼痛、白帶增多等異常現象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明確診斷,防止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