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關於強迫症的心理治療

avatar 元良Sama
2.7萬 熱度 A+ A-
在我們生活中,對強迫症的治療除了藥物的治療方法外,還有其他的治療方法,那便是心理治療。心病還須心藥醫,下面讓我們一起透過本篇文章來了解一下關於強迫症的心理治療方

在我們生活中,對強迫症的治療除了藥物的治療方法外,還有其他的治療方法,那便是心理治療。心病還須心藥醫,下面讓我們一起透過本篇文章來了解一下關於強迫症的心理治療方法有哪些。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是指臨床醫師透過言語或非言語交談建立起與患者的良好醫患關係,應用有關心理學和醫學的知識指導和幫助患者克服和糾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情緒障礙、認知偏見以及適應問題。我個人認為,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是幫助強迫症患者康復的兩條腿,心理治療也非常重要。

1精神科醫生 有一部分精神科醫生的特長就是心理治療,找這部分精神科醫生做心理治療最合適,因為這才是最稱職的心理醫生。其他精神科醫生可能特長不是心理治療,但也可以做心理治療,像支援療法、認知療法等等;

2臨床心理學工作者 比如醫院的心理治療師等掌握臨床心理學知識的人。

適合強迫症的心理治療有:行為療法、認知療法、森田療法等等。

首先解除對自己強迫症狀的緊張和害怕焦慮,對自己的症狀要採取不理、不怕、不對抗的態度,一定要順其自然,這是打破惡性迴圈的關鍵。因為強迫症狀之所以出現,正是由於患者不允許這種症狀出現,非要和它對抗,這反而是在提醒、強化自己產生強迫症狀。此時你越是強烈地強迫自己“不強迫”,實際上就越是強迫自己去“強迫”。其次是個性的重新塑造,改變自己的不良人格結構,樹立起自信,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形成積極、樂觀、無畏、果敢的思維方式,而絕不是一心一意地企圖立刻消除症狀。

“帶著症狀,順其自然”,這是森田治療的核心。強迫症狀要完全消失比較困難,患者和家屬要接受強迫症狀,帶著症狀去生活學習,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接納強迫症狀。焦慮嚴重時不要對抗強迫症狀,可以去反覆重複想或者做,一旦焦慮緩解,建議及時轉移注意力,強迫症狀會慢慢好轉。 “順其自然”不光是在症狀到來時要“為所當為”,在平時更要去做有價值、有意義、富於建設性的活動。這包括樹立目標,有所追求,增長學識,提高才幹,建立起真的自信。積極地生活,培養廣泛的興趣,觀察、發掘、體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不逃避困難,正確對待挫折,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1不理:不理是強迫症患者最為明智的策略。如果強迫症狀並沒有引起患者的焦慮反應,那麼久而久之,它就會因為感到“無聊”而告退了。

2不怕:對於強迫症患者,其症狀僅僅只是一種表象的東西,真正在後面起作用的是他們的不良個性和思維方式。強迫症患者的首要任務,是其個性的重新塑造,改變自己的不良人格結構,樹立起自信,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形成積極、樂觀、無畏、果敢的思維方式,而絕不是一心一意地企圖立刻消除症狀。這項工作首先就要從自己對症狀的態度上開始。所謂“不怕”,並不是要抑制症狀,你要想:症狀出現就讓它出現吧,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即使對我造成一點不利的影響,也是暫時的、有限的、可彌補的。如果我能不怕,不與之對抗,我的心理素質就會越來越強,那麼從長遠來看,我會越來越好,我也一定會成功和幸福的。可見,“不理、不怕、不對抗”這“三不”態度中“不怕”是最重要的,只有做到“不怕”,才能做到“不理”和“不對抗”。有些強迫症患者雖然暗暗對自己唸叨著對症狀不理、不怕、不對抗,但他們實則是希望這麼一念叨,強迫症狀就會立即消除。所以在內心深處,他們並沒有做到真正的不怕,因而也就不會有什麼療效。

強迫症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改善心理抗壓能力,學會在工作中疏放心理壓力,不斷緩解強迫症。如果你對強迫症的治療方法還有什麼疑惑,可以諮詢相關資深醫師解答疑惑。

釋出於 2021-02-18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