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其死亡率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僅次於居第2位,我國是食道癌高發區,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性多於女性,早期發現並治療非常重要,那麼哪些人更容易患食道癌呢?
哪些人更容易患食道癌
1、有消化系統症狀的人群更容易患食道癌,這是因為不良症狀長期刺激食道可引起食道細胞在增殖過程中受到致癌物質的影響而發生癌變,因此有消化道症狀的人其發病風險會比一般人高。
2、慢性食管炎伴有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其食道內壁黏膜細胞因為炎症而處於活躍的代謝狀態,容易發生癌變,此類人群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並儘快治療相關症狀。
3、有食道癌家族史的人,其發病風險要比常人高出許多,食道癌有一定的家族聚集現象,因此此類人應定期檢查,遇到不良症狀及早就醫。
4、有不良生活習慣,如抽菸、喝酒的人,或者愛吃醃製、熏製食物,缺乏維生素的攝入的人群容易的食道癌,因此生活中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5、患有食管炎的患者及原因不明的食管或胃內隱血試驗陽性者,其發生食道癌的風險比一般人要高很多,應謹防食道癌的發生。
食道癌的四個致病兇手
常吃過硬、過熱刺激食物:
食道是一切飲食經過的器官,食物在食道內成團,有序進入胃內消化。要細嚼慢嚥。唾液由三種腺體分泌,與食物充分混合後,能增進消化,水解澱粉或麥芽糖等;稀釋、溶解食物,增強味覺;粘蛋白能潤滑食物,便於吞嚥,中和有毒物質和殺菌。狼吞虎嚥可使食道受損。不吃過熱、過硬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否則口腔、食道和胃粘膜都會被損害。刺激性食物還包括濃茶、烈性酒、濃咖啡等。要注意口腔衛生。口腔任何病變都對消化不利,如有感染也容易蔓延到食道。
營養不均衡、:
流行病學調查證實,營養不良與食道癌有關係。蛋白質缺乏會出現食道黏膜增生,容易惡變,脂肪缺乏時有礙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維他命的吸收,影響健康和降低免疫功能。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前者不能替代後者,因烹調中常破壞大量維他命和微量元素。要提倡飲茶。綠茶能防癌,並對心血管病等有利。但不主張豪飲,最好是“品嚐”,要少量屢次有效的飲於體內。當、哺乳、發熱、出血和患腸時則不或慎飲。
致癌飲食:
亞硝胺與食道癌的關係密切,黴菌能增強亞硝胺的致癌作用。要禁食隔夜蔬菜、腐爛水果、發黴的糧食、市售的鹹魚鹹肉和醃菜,以及煎、炸、烤的食品。飲水要注意水源,自來水也要防被汙染,否則也會致癌。不吸菸。吸菸的致癌面廣,形成可造成消化、呼吸、泌尿系的癌症。不酗酒。長期大量飲酒難免不食入致癌物。有的酒含亞硝胺、黃麴黴素等致癌物,還有醛醇等間接致癌物。
鉬、硒、患食道癌的患者常缺乏鐵、鋅、錳等微量元素和維A、B2、C;阿司匹林能防此病,故高危人群可在醫師的指導下,補充相關的微量元素、維他命和藥物來預防。
日常生活中應養成良好的飲習慣,以防止致癌物及其前體物進入人體而誘發食道癌。
首先,應養成良好的飲水衛生習慣,飲用經濾過和消毒的自來水,可以有效避免亞硝胺等誘癌物質進入機體。
其次,常食醃製食物、黴變食物、酸奶疙瘩、帶刺小魚等不良的飲食習慣,都是誘發食道癌的高危因素,應儘量避免食入。
再次,進食過快或三餐時間不規律等不良飲食習慣也與食道癌的發病呈正相關,所以日常生活中應儘量糾正此類不良習慣,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食道癌的發病率。
最後,應養成常食新鮮蔬菜、水果、豆製品的飲食習慣,並改進烹飪方法和儲藏技術,以建立良好的飲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