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溼疹的分類
脂溢型嬰兒溼疹
多見於1~3個月嬰兒。
症狀:前額、頰部和眉間面板潮紅,被覆黃色油膩性鱗屑,頭頂可有較厚的黃色液痂。嚴重時,頦下、後頸、腋及腹股溝可有擦爛、潮紅及滲出。
滲出型嬰兒溼疹
多見於3~6個月嬰兒,尤其是肥胖的嬰兒。
症狀:兩側面頰可見對稱性小米粒大小紅色丘疹,間有小水皰和紅斑,底部水腫,片狀糜爛,有黃色漿液滲出。
乾燥型嬰兒溼疹
多見於6個月~1歲嬰兒。
症狀:表現為丘疹、紅腫、硬性糠皮樣鱗屑及結痂,常見於面部、軀幹和四肢側伸面。
遠離過敏原
消化道攝入食物性變應原可能導致嬰兒溼疹,如牛奶、魚、蝦、牛羊肉、雞蛋等致敏因素,所以應儘量讓嬰兒遠離可能引起過敏的物質,哺乳期媽媽也應遠離過敏性食物,以防寶寶身體受到影響。
哺乳期媽媽注意飲食
如果嬰兒吃母乳,媽媽的飲食也應注意,也因為嬰兒大部分的營養是從母乳中獲取。哺乳期媽媽儘量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大蒜、酒類、濃茶等,此類食物容易使體內溼熱加重,引起溼疹。
保持清潔
勤洗澡,保持嬰兒面板清潔和溼潤,洗澡時水溫不能過高;保持寶寶雙手的清潔,經常幫嬰兒剪手指甲,避免搔抓,以免引起面板的細菌感染導致溼疹;及時幫寶寶換尿片,保持區域性清潔。
不用刺激性護理品
嬰兒的面板比較細嫩,所以儘量少用鹼性護理品,鹼性護理品刺激性較大,而且會加速細胞內水分的蒸發,使面板過於乾燥,引起過敏性面板病,如溼疹。
衣物柔軟
儘量減少衣物與嬰兒面板之間的摩擦,因此最好保證衣物柔軟、寬鬆,材質宜選擇棉質,避免絲質、毛織物。
避免激素類藥膏
激素類藥膏外用過多會被面板吸收,會給嬰兒的身體帶來副作用,所以即使出現溼疹現象,也不要擅自給寶寶用此類藥膏。病情嚴重的話,可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保持室內環境清潔
室內環境清潔,能減少引起過敏的灰塵、細菌等物質,另外室內的溫度和溼度對嬰兒也很重要,室內溫度不能太高,一般保持在25℃為宜,溫度過高,溼度不足會引起嬰兒體溫升高,出現脫水現象,導致溼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