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治療好的快
胎火溼熱證(相當於滲出型嬰兒溼疹)
主證:面板潮紅,紅斑水皰,抓搔流滋,甚則黃水淋漓、糜爛,結黃色痂皮;大便幹,小便赤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則:涼血清火,利溼止癢。
方藥:1消風導赤湯加減。常用藥物:生地、赤芍、牛蒡子、白鮮皮、金銀花、薄荷、木通、黃連、甘草等。脂溢性者加地骨皮、生山楂、白花蛇舌草;溼性者加土茯苓、車前草、蒼朮、黃柏;千性者加太子參、麥門冬、女貞子。
脾虛溼蘊證(相當於乾燥型嬰兒溼疹)
主證:初起面板暗淡,繼而出現成片水皰,瘙癢,抓破後結薄痂;患兒多有消化不良,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舌淡,苔白或白膩,脈緩。
治則:健脾利溼。
方藥:參苓白朮散或平胃散加減。常用藥物:白扁豆、白朮、茯苓、甘草、桔梗、蓮子、人參、砂仁、山藥、薏苡仁等。消化不良者加神曲、山楂、陳皮、連翹等。
止癢浴足方
組成:荊芥、防風、白鮮皮、地膚子、苦參、艾葉各克,白芷、枯礬各6克。
用法:上藥加清水500毫升,煎數沸後,將藥液倒人腳盆內,待溫浸泡雙足,並擦洗患部。每日浸洗1~2次,每次浸洗10~20分鐘。中病即止。主治:小兒溼疹。
止癢洗劑
組成:荊芥、防風、白鮮皮、地膚子、苦參、艾葉各15g,川椒4.5g。
用法:上藥加清水1500ml,煎沸後,將藥液倒人盆內,待溫後外洗患處15~30分鐘。每日1劑,早、晚各洗1次。
功用:祛風勝溼,消炎止癢。主治嬰兒溼疹。
地榆祛脂湯
組成:地榆、川黃柏、野菊花、苦參、白鮮皮、蛇床子、地膚子、百部各等份(一般各15g)。
用法:上藥加清水2000ml煎至1500ml,連渣倒人盆內,趁熱燻洗患處(先燻後洗),每次燻洗15~30分鐘。每日1劑,日燻洗3~5次。
功用:清熱燥溼,涼血解毒,祛風止癢。主治脂溢性嬰兒溼疹。本病多因溼熱蘊於肌膚所致。治宜清熱解毒,疏風燥溼。方中地榆、地膚子清熱涼血,祛溼止癢;蛇床子、白鮮皮、苦參、野菊花、黃柏清熱燥溼,解毒止癢。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燥溼,涼血解毒,祛風止癢之功。故用之臨床,每收良效。
燻洗方
組成:黃柏、黃連、金銀花、苦參、紫草各9g,蛇床子、白鮮皮、滑石、枯礬各6g。
用法:上藥加清水適量(約2500ml)煎至2000ml,將藥液倒入盆內,趁熱燻蒸患處,待溫不燙手時,用毛巾蘸藥液洗擦患處,每次燻洗15~30分鐘。每日1劑,燻洗2~3次。
功用:清熱燥溼,涼血解毒,祛風止癢。主治小兒急性和亞急性溼疹。通常連用3~5日可愈。
藥浴療法快速緩解溼疹
生大黃黃柏方
配方:生大黃30克,川黃柏15克,青黛30克,松花粉30克,枯礬10克,鮮女貞葉60克,地骨皮30克。
製法:將以上前5味共研細末;後2味加清水適量煎沸,倒入盆中,先用藥液溫洗患處,再撲上藥粉,每日早晚各用藥1次
功效:具有清熱解毒、收溼止癢的功效,適用於嬰兒溼疹。
山楂苦參方
配方:生山楂60克,苦參60克,生大黃60克,蟬蛻30克,芒硝60克。
製法:將以上前4味加水2000毫升,煎煮10~15分鐘或以後加入芒硝再煎1~2沸,去渣,用藥棉蘸藥液溫洗患部,每日5~6次。藥棉可隨洗隨換,以免汙染藥液。
功效: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燥溼止癢的功效,適用於溼疹,小兒溼疹。
雄黃黃連方
配方:雄黃3克,黃連粉S克,硫黃6克,爐甘石20克,硼酸2克。
製法:將上藥混合研細,加入蒸餾水100毫升,搖勻,擦洗患外。
功效:具有清熱解毒、燥溼止癢的功效,適用於嬰兒溼疹。
甘石赤石脂方
配方:制甘石15克,赤石脂10克,滑石粉10克,煅石膏10克,甘油10克。
製法:以上前4味混合研細,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鈣溶液,研成薄糊狀,再加入甘油及適量的氫氧化鈣溶液,使成200毫升,搖勻,擦洗患外。
功效:具有清熱止癢的功效,適用於嬰兒溼疹。
苦參白癬皮方
配方:苦參20克,白鮮皮20克,黃柏20克,地膚子15克,蛇床子15克,皮硝15克,黃連10克,柴胡10克,明礬5克。加水煎取藥液1000毫升,去渣,取藥液分3~4次溫洗患部。
功效:具有燥溼止癢的功效,適用於小兒溼疹。
苦參蛇床子方
配方:苦參60克,蛇床子30克,百部30克,益母草30克。加水煎煮,去渣,溫洗患部,每日1劑,分2~3次。
功效:具有燥溼止癢的功效,適用於嬰兒溼疹。
地膚子蛇床子方
配方:地膚子10克,蛇床子10克,苦參10克,川椒10克,黃連5克,黃柏10克,防風10克,明礬5克。
製法:加水煎煮,去渣,溫洗患部,每日2次。
功效:具有燥溼止癢的功效,適用於小兒溼疹。
蛇床子金銀花方
配方:蛇床子15克,金銀花15克,野菊花15克,甘草6克。
製法:加水煎煮,去渣,溫洗並溼敷患部,每日2~3次,每次10分鐘。
功效:具有清熱解毒、燥溼止癢的功效,適用於嬰兒溼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