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指在正常環境下,心臟泵出的血量不能滿足細胞新陳代謝的一種疾病,心力衰竭病人平時要嚴格要求飲食,減少心臟負重,保護心臟。下面總結了五種日常生活的飲食要求,主要是少量多餐,限制鈉鹽的攝入等等。詳細內容如下:
1少量多餐。心臟病病人不宜吃得過多,每日總熱能分4~5次攝入,以減少餐後胃腸過度充盈及橫膈抬高,避免心臟工作量增加。晚飯應早些吃,宜清淡,晚飯後不進或少進任何食品和水分。
2限制鈉鹽。這是控制心力衰竭較為適當的方法。為了減輕水腫,應限制食鹽,每日約3克以內為宜。
3適當限制蛋白質和熱能的攝入。心力衰竭時,每日蛋白質可控制在25~30克,熱能600千卡;2~3日後,蛋白質可加至40~50克,熱能1000~1500千卡。病情好轉後漸增蛋白質和熱能,但不宜太高,以免增加心臟的負荷。
4應吃易於消化的食物。心臟病病人由於血液迴圈功能減退,胃腸道瘀血、水腫,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所進食物應易於消化。開始可用流質、半流質飲食,然後改用軟飯。
5應供給充足的維生素和適量的無機鹽,如維生素B1及維生素C,以保護心肌。供給適量的鈣,以維持正常的心肌活動。鉀對心臟有保護作用,不足時引起心律失常。用利尿藥時,除補鉀外,還應注意鎂、鋅的供給。
注意飲食可以有效的輔助治療心力衰竭,醫學方面一定要按照醫生的要求,同時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的飲食,注意維生素的提供,吃清淡點的飲食,少食多餐。為了減輕水腫還要限制鈉鹽攝入。最終達到能夠維持正常心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