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吐奶怎麼辦
這往往令新手家長感到棘手不已。不同的寶寶其吐奶的方式也不大一樣,有的寶寶吐奶瓣、有的寶寶則是喝多少吐多少,針對這些吐奶情形,家長的哪些“動作”能幫到寶寶呢?
情形一吐奶塊
出生不久的寶寶較容易發生吐奶塊的狀況,這是因為剛出生的寶寶胃容量很小,即使是喝進少量的奶,要想在胃內排空大約也需要23小時,所以按需餵養則顯得非常合理。如果餵奶次數過於頻繁,這可能會引起胃部飽脹,上一餐喝過的奶還有部分殘留在胃裡,與胃酸一結合,就有可能吐出奶塊。
家長該採取的動作
改變餵奶姿勢:
儘量抱起寶寶餵奶,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媽媽抱著寶寶餵母乳時,要讓寶寶的頭部高一些,身子低一些,這樣能減輕寶寶吐奶的症狀。給寶寶喝奶粉時儘量不要讓寶寶躺著喝,坐著或站著比較好。如果是躺喂,喂完後不要馬上讓寶寶仰臥,而是側臥一會兒,再改為仰臥。
餵奶後不要馬上放下寶寶
氣體在胃中停留,佔據一定的空間是引起寶寶吐奶的重要因素,餵奶後媽媽應把寶寶貼胸豎直抱起,頭趴在大人的肩上,輕輕地為其拍背,讓那些隨吸奶而吞入的空氣排出,寶寶打完嗝兒,胃中氣體排空,再把寶寶輕輕放下,並且側臥。這樣可以減少吐奶,而且減少吐出的奶被吸入呼吸道的危險。
情形二吃完就全吐出來了
寶寶哭鬧或者吃奶時的吮吸動作往往會同時吸進許多空氣,氣體停留在胃中形成氣泡,哺乳結束後,隨著嬰兒身體的移動或被翻動(如給他洗澡或替換尿布時),寶寶胃中的空氣會上升從氣管裡跑出來,而寶寶又無法自行打嗝,加上胃的入口鬆出口緊,如果一次性餵奶量過多,奶會隨著空氣一起跑出來。
家長該採取的動作:
寶寶哭鬧後不要立即餵奶
餵食前如果哭鬧太久,可能會在哭叫當中吸入較多的空氣到胃裡面,此時餵奶就容易反溢。如果在餵奶前先幫他拍拍背、排排氣,就會改善。
吃奶後應避免翻動寶寶
寶寶多采取仰臥位躺在床上。但吃奶後為防止吐,最好不要馬上置寶寶仰臥位,應先右側臥觀察無吐奶現象後再讓他仰臥。然後儘量在半個小時內不要翻動寶寶或給他洗澡,就可以避免吐奶。
情形三吐出來的奶有臭味
寶寶新增輔食的時候,如果吐出的奶有酸臭味,可能是由於寶寶消化不良導致的,此時寶寶的消化器官尚末發育成熟,不適應食物的質和量的變化,所以一旦餵養不當、冷熱失調或遇到感染時,就容易引起腸道消化吸收功能紊亂而發病。不但吐出的奶有酸臭味,而且喝的水也會吐出來。
家長該採取的動作:
幫助寶寶調理胃部
應適當控制飲食,新增輔食時,每次只限一種且漸漸加量。喂寶寶容易消化的食物減輕胃腸道負擔,使消化道得到一定休息。注意寶寶保暖,以免冷熱失調引起腸胃不適。另外在諮詢過醫生的情況下,給寶寶喂些助消化的藥物。
媽媽飲食調整
如果寶寶是母乳餵養的,那麼新媽媽就要注意飲食不要過於肥膩,應以清淡、有營養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同時應縮短餵奶的時間,讓寶寶吃前半部分的乳汁。因為母乳的前半部分蛋白質含量較多,容易消化,富有營養,而後半部分脂肪含量較多,不易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