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常見的原因有:
1、用聲過度或用聲不當 常見於教師、演員、歌唱家等職業用聲者,長期持續高聲講話,音調過高或者過長時間的演唱等均可導致聲帶小結。
2、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急、慢性喉炎,鼻炎、鼻竇炎、咽炎,肺、氣管、支氣管炎等均可成為該病發生的誘因。如果在有上呼吸道炎症存在的基礎上過度用聲,則更容易發生聲帶小結。 鼻、鼻竇及咽部感染可由於炎症直接向下蔓延,或者炎性分泌物流入喉部,而導致發聲共鳴作用出現障礙,從而引起發聲不當和增加喉肌的疲勞,導致本病。肺、氣管、支氣管感染時,透過咳嗽可使其產生的炎性分泌物與喉部長期接觸,也可繼發本病。
3、接觸刺激性致病因子 如高溫作業、粉塵作業、化學工業等均可產生大量的刺激性物質,引起聲帶小結。
4、內分泌紊亂 聲帶小結在兒童與成人發病率均有性別差異,且50歲以上患此病者少見,故有學者認為內分泌因素與聲帶小結可能有某種關聯。
5、某些全身疾病 如心、腎疾病,糖尿病,風溼病等使血管舒縮功能發生紊亂,喉部長期淤血,可繼發本病。
6、喉咽反流 喉咽反流疾病近些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對該病的研究也不斷深入,有學者認為由於胃內容物反流刺激喉部黏膜引起的慢性炎症也是引起聲帶小結的原因之一。
二、發病機制
聲帶小結的形成一方面是聲帶功能低下,另一方面是過強呼氣氣流的影響,聲門區的負壓將隨著透過聲門氣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吸引聲帶閉合的力量也隨著氣流量的增加而增強。在過大氣流的作用下,聲帶膜部黏膜呈現為向上向內的弓形突起,以聲帶最大振動部位,即聲帶前中1/3交界處的黏膜波最明顯。 在聲帶小結形成前,常可觀察到聲帶前中部,即聲帶小結形成處的黏膜發生炎性水腫,發聲時表面有分泌物附著,患者頻繁清嗓試圖清除分泌物。此時如果繼續用力發聲,Bernouilli效應的負壓吸引力將進一步加重聲帶黏膜損害,進而引起聲帶黏膜的慢性炎症反應。長期的強負壓作用將導致聲帶黏膜上皮的增厚,最終在聲帶前中1/3交界處形成小結樣突起。
三、病理生理 聲帶小結是由於聲帶過度的振動致使組織破壞,表現為黏膜上皮層及基底膜的損傷。聲帶小結下表面的上皮要比上表面的上皮增生明顯,並認為這可能與發聲時下表面振動更激烈,且與聲門下高壓氣流直接衝擊有關。因此不可能是一次損傷即導致聲帶小結,而是反覆損傷形成的。
聲帶小結是由於反覆機械性損傷產生的炎性反應,按炎症發展過程形成不同質地的聲帶小結。初期或早期聲帶小結柔軟而呈紅色,覆以正常鱗狀上皮,基質呈水腫狀,並可有血管增生、血管擴張或出血;較成熟或中期的聲帶小結較堅實,有纖維化或透明樣變;而成熟或晚期的聲帶小結則呈蒼白色,有上皮增厚和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