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
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由多種食材熬製的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佛粥,民間傳說來自天竺。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慄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臘八前後,用小黃豆做成豆腐,中間挖洞放入食鹽,在溫和太陽下烤曬而成,使鹽分慢慢吸收。
臘八面
我國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粘火勺
俗話說臘八天裡太冷了,會凍掉下巴,因此要吃一些粘性大的食品把下巴粘住。粘火勺就是一項北方傳統的臘八節食物,臘八這天一次烙上數百個,烙好後,放倉房大缸中以雪凍之,食用時,取出放鍋中餾一下即可。
煮“五豆”
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
據說,臘八人們吃了“雀兒頭”,麻雀頭痛,來年不危害莊稼。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徵連年有餘。
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華北一帶的習俗,從臘八前後開始泡製,7到10天就變成湛青翠綠的顏色了。臘八蒜的製作也挺簡單的,挑紫皮的最好,蒜瓣小泡得透,泡出的蒜脆香;普通蒜頭雖說個頭大,但泡出來發紫口感不脆。紫皮蒜去皮後浸入米醋,裝入小罈子封嚴。
臘八豆
臘八豆已有數百年曆史,民間多在每年立冬後開始醃製,至臘月八日後食用,故稱之為“臘八豆”。其成品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且異常鮮美,因而很受人們的喜愛。
臘八飯
寧夏、河南等地的習俗是吃臘八飯。寧夏臘八節做臘八飯一般用各種豆類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麵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
河南的臘八飯是小米、綠豆、豇豆、麥仁、花生、紅棗、玉米特等八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後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來年五穀豐登。
西寧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麥仁飯異香撲鼻,十分可口。
煮“五豆”
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
據說,臘八人們吃了“雀兒頭”,麻雀頭痛,來年不危害莊稼。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徵連年有餘。
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華北一帶的習俗,從臘八前後開始泡製,7到10天就變成湛青翠綠的顏色了。臘八蒜的製作也挺簡單的,挑紫皮的最好,蒜瓣小泡得透,泡出的蒜脆香;普通蒜頭雖說個頭大,但泡出來發紫口感不脆。紫皮蒜去皮後浸入米醋,裝入小罈子封嚴。
臘八豆
臘八豆已有數百年曆史,民間多在每年立冬後開始醃製,至臘月八日後食用,故稱之為“臘八豆”。其成品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且異常鮮美,因而很受人們的喜愛。
臘八飯
寧夏、河南等地的習俗是吃臘八飯。寧夏臘八節做臘八飯一般用各種豆類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麵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
河南的臘八飯是小米、綠豆、豇豆、麥仁、花生、紅棗、玉米特等八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後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來年五穀豐登。
西寧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麥仁飯異香撲鼻,十分可口。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俗語中有“來年成不成,先看臘八冰”的說法。臘八這一天清晨,人們還要到河邊、泉邊去砸冰,將之揹回家,謂之“臘八冰”。誰起得早,第一個打上冰,誰就更有好運氣。
據說臘八冰能治百病,這一天打來的冰,要放很長時間,好讓孩子們有一段吃冰的快樂。當然,大人們也會吃。有意思的是,無論你怎樣吃,都不會拉肚子。女人這一天要用“臘八冰”、碗豆與青稞合磨成的面散攪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