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檢查專案有哪些?

avatar 南風念香
2.7萬 熱度 A+ A-
1.血常規及血沉 最常見的是不同程度的貧血,多為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少數為溶血性貧血,有抗紅細胞性抗體,約15%病人Coomb試驗陽性。白細胞多在2.0~4.0

1.血常規及血沉 最常見的是不同程度的貧血,多為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少數為溶血性貧血,有抗紅細胞性抗體,約15%病人Coomb試驗陽性。白細胞多在2.0~4.0×109/L,其中中性粒細胞或淋巴細胞降低。淋巴細胞降低與SLE的活動性有明顯關係。有繼發感染時,白細胞可升高。若無感染,即使高熱也無白細胞升高。1/3的病人有輕度血小板下降。活動期血沉多增速。

2.尿常規 可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或膿尿。

3.生化檢查 可有轉氨酶升高,濁度試驗異常。當有腎功能不全時,BUN、肌酐可升高。然而蛋白電泳多示有γ球蛋白升高,此種改變通常與病情活動性平行,可隨著病情好轉而降低,因此也可作為病情動態觀察的一項指標。

4.免疫學檢查

1狼瘡細胞:即LE細胞,是由於病人血清中存在的抗核蛋白抗體作用於已受損的細胞核,使核蛋白髮生變化,形成圓形的無結構的均勻體,該均勻體被中性粒細胞吞噬即形成LE細胞。用瑞氏染色,可見在1個較大的粒細胞中含有1個圓形無結構的煙霧狀紫紅色均勻體,並將中性粒細胞的核擠到一邊。若該種均勻體未被吞噬,而被許多中性粒細胞所包圍,則可形成所謂的“玫瑰花結”。該試驗方法為取病人血液使其凝固,在37℃保溫2h,搗碎血塊,離心沉澱,取淡黃色上層白細胞塗片進行瑞氏染色,在光學顯微鏡下檢查。此法陽性率為50%~80%,其陽性率與檢查時間、次數、是否經過治療等有關。通常在病情活動期及晚期陽性率較高,應多次進行,甚至需要幾十次檢查才能發現LE細胞。LE細胞對SLE的診斷並無特異性,還可見於皮肌炎、硬皮病、類風溼關節炎、急性白血病等。由於方法繁雜,受檢查人個體影響和藥物影響且陽性率較低,日益不為人們所採用。目前採用簡便可靠的抗核抗體代之,兩者具有同等的臨床意義。

2抗核抗體譜:①抗核抗體ANA:是對各種細胞核成分抗體的總稱。SLE的ANA陽性率高達95%,其滴定度較高,大於1∶80的ANA對 SLE的診斷意義大。ANA對SLE也無特異性,也可見於其他結締組織病,如硬皮病、舍格倫綜合徵等,但其陽性率和滴定度較低。周邊型及均質型多見於 SLE,有一定診斷意義。②抗dsDNA抗體,對SLE特異性高,陽性率為50%~80%,抗體效價隨病情緩解而下降。③抗Sm抗體,特異性高,SLE病人的陽性率是20%~30%。本抗體與SLE活動性無關。④其他自身抗體,抗RNP抗體、抗SSA抗體、抗SSB抗體、抗組蛋白抗體等,均可出現陽性。 SLE可出現的多種自身抗體。

3抗磷脂抗體包括抗心磷脂抗體、狼瘡抗凝物、生物學假陽性反應物即假陽性的梅毒試驗,均針對基本上相同的磷脂抗原。抗體在血管內能抑制血凝,但有此抗體的患者不但無出血傾向,反而容易發生動脈與靜脈的血栓形成,此外也常發生習慣性流產與血小板減少症。以上諸症狀及抗磷脂抗體共同構成抗磷脂綜合徵。

4SLE其他自身抗體:針對紅細胞膜抗原的抗體出現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還有抗粒細胞抗體、抗血小板抗體和抗淋巴細胞抗體。對高爾基體、核糖體的抗體,針對細胞框架成分、微纖維等的抗體。約1/3的病例類風溼因子陽性。

5免疫球蛋白:多數病人IgG、IgM升高,這是體記憶體在多種自身抗體造成的。

6補體:半數病人有低補體血癥。血清總補體CH50,C3含量降低,可間接反映迴圈免疫複合物含量增加,與病情活動有關。補體分解物C3a,C5a增加也代表病情活動。檢測迴圈免疫複合物方法甚多,但無一令人滿意者。

釋出於 2021-01-09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