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脫垂根據病情的嚴重性,也是有不同的分類的,有問必答網專家指出,在產前,女性並不容易有子宮脫垂,但是,如果產前沒有做好護理,那麼產後就很容易患上子宮脫垂,所以女性朋友一定要根據以下的介紹,做一些有針對性的預防。
產前產後如何預防子宮脫垂呢?
分娩時,過早下迸、急產、滯產,尤其是困難的陰-道手術產都有可能使子宮韌帶、子宮旁組織和骨盆底肌肉與筋膜過度伸展或撕裂。產後如不注意保健,這些組織的“產傷”恢復不良,將影響子宮支託,成為日後子宮脫垂的主要因素。產後如經常仰臥,由於支援組織鬆弛,子宮常向後傾。子宮後傾的結果使子宮軸與陰-道軸一致,為子宮脫垂創造了條件。
產後如過早參加重體力勞動,或有慢性咳嗽、習慣性便秘,或長期從事蹲、站工作,迫使腹壓增加,引起子宮向下移位。子宮肌垂常發生於晚年;或在絕經後方始加劇,這是因為年老後,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宮支援組織萎縮和缺乏張力的緣故。同樣道理,體質虛弱或先天性盆底組織發育異常的婦女,即使年輕、未婚、未孕亦可發生子宮脫垂。
子宮下垂牽拉腹膜、韌帶及盆底組織必然引起腰痠和下墜感,並在行走和勞累時加重。病情較重時。自覺似有塊物從陰-道脫出,久站、咳嗽、排便或勞動時塊物更脫出,臥床休息後回縮變小.隨著病情的進展,脫出塊物逐漸增大,並且不再自動回縮,必須用手推納,最後,甚至一站起來就脫在外面。脫出的塊物即子宮頸,由於長期暴露在外,經常受到摩擦變肥大、易破損、感染或潰爛而分泌血性膿樣液體。
子宮脫垂患者在經期,經血量是會比其他人多的,但由於子宮脫垂通常是在產後出現的,所以很多女性,都以為經血量增多,是一個正常的現象,往往要等到經期異常持續幾個月,才能發現問題的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