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記者張秀蘭)10月23日,由新京報與中日友好醫院聯合舉辦的“新京報健康生活讀者俱樂部聆聽名醫”講座第二期開講,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內科主任醫師崔慧娟就不同腫瘤病人的飲食療法進行了講解。崔慧娟介紹,在腫瘤的治療方法中,中醫中藥治療是一種輔助手段,適當的飲食可以幫助提高腫瘤患者的自身免疫力,提高術後生活質量。
胃癌患者術後宜少食多餐
在常見的消化系統腫瘤中,由於發病部位的不同,飲食也略有區別。崔慧娟表示,食道癌患者應忌食過熱飲料及酒、夠硬食物等,胃癌患者則應適當攝入一些易於消化的食物,術後患者應儘量少食多餐,同時應該儘量避免熏製食品、刺激性調料等,宜攝入含鹼的食物。另外,腸癌患者則適宜攝入高纖維、高蛋白、低脂肪類食品,忌酒精、加工肉食等。
卵巢癌患者宜控制咖啡、鹽攝入
崔慧娟同時提醒,一些生殖系統腫瘤的飲食也要有所注意,卵巢癌患者就應控制咖啡的攝入,另外,由於卵巢癌患者出現的情況比較常見,所以鹽的攝入也應該適當控制,但同時應檢查血中氯化物的含量,避免低氧低鈉。患者則應忌食含雄激素的食物,如海馬、鹿茸及韭菜等。
術後藉助中醫手段可提高身體免疫力
腫瘤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對飲食也有一些要求,適當藉助中醫手段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及術後生活質量。崔慧娟告訴新京報記者,腫瘤患者在接受手術、放療及化療等抗癌治療手段的同時,除了採用扶正補虛的中草藥外,還應輔以飲食的營養支援。在脾胃功能尚好的情況下,宜選擇香菇、銀耳、黑木耳及芥菜、核桃、海藻等既能夠提供營養成分,同時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抗腫瘤的食物,而術後體質虛弱的患者可選擇芪杞茶,因為黃芪與枸杞同用,有較強的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
辨證施食原則強調患者應根據自身情況選用藥物及食品,如脾胃虛弱者適宜茯苓、山楂、胡椒等以醒脾開胃。對於“發物忌口”的原則,崔慧娟認為,有腫瘤專家提出飲食與的發生發展有較為密切的關係,但應反對過分強調“忌口”的行為,忌口不宜太嚴,食譜也不宜太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