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動脈炎的診斷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在治療大動脈炎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時候我們治療的時候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就會覺得是不是自己的方法錯了。其實,很有可能使我們一開始診斷症狀時就錯了,才會導致之後的錯誤。
1.臨床診斷
典型臨床表現者診斷並不困難。40歲以下女性,具有下列表現一項以上者,應懷疑本病。
1 單側或雙側肢體出現缺血癥狀,表現 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血壓降低或測不出。
2 腦動脈缺血癥狀,表現為單側或雙側頸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以及頸部血管雜音。
3 近期出現的高血壓或頑固性高血壓,伴有上腹部二級以上高調血管雜音。
4 不明原因低熱,聞及背部脊柱兩側、或胸骨旁、臍旁等部位或腎區的血管雜音,脈搏有異常改變者。
5 無脈及有眼底病變者。
2.診斷標準
採用1990年美國風溼病學會的分類標準:
1發病年齡≤40歲 出現症狀或體徵時年齡
2肢體間歇性跛行 活動時一個或更多肢體出現乏力、不適或症狀加重,尤以上肢明顯。
3肱動脈搏動減弱 一側或雙側肱動脈搏動減弱。
4血壓差10mmHg 雙側上肢收縮壓差10mmHg。
5鎖骨下動脈或主動脈雜音 一側或雙側鎖骨下動脈或腹主動脈聞及雜音。
6動脈造影異常 主動脈一級分支或上下肢近端的大動脈狹窄或閉塞,病變常為局灶或節段性,且不是由動脈硬化、纖維肌發育不良或類似原因引起。
符合上述6項中的3項者可診斷本病。主要與先天性主動脈狹窄、動脈粥樣硬化、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白塞病、結節性多動脈炎等疾病鑑別。
3.鑑別診斷
1 先天性主動脈縮窄 多見於男性,血管雜音位置較高,限於心前區及背部,全身無炎症活動表現,胸主動脈見特定部位嬰兒在主動脈峽部,成人型位於動脈導管相接處狹窄
2 動脈粥樣硬化 常在50歲後發病,伴動脈硬化的其他臨床表現,數字及血管造影有助於鑑別。
3 腎動脈纖維肌結構不良 多見於女性,腎動脈造影顯示其遠端2/3及分支狹窄,無大動脈炎的表現。
4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Buerger病 好發於吸菸史的年輕男性,為周圍慢性血管閉塞性炎症。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動脈和靜脈,下肢較常見。表現為肢體缺血、劇痛、間歇性跛行,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遊走性表淺動脈炎,重症可有肢端潰瘍或壞死等,與大動脈炎鑑別一般並不困難。
5 結節性多動脈炎 主要累及內臟中小動脈。與大動脈炎表現不同。
6 胸廓出口綜合徵 可有橈動脈搏動減弱,隨頭頸及上肢活動其搏動有變化,並常可有上肢靜脈血流滯留現象及臂叢神經受壓引起的神經病,頸部X線相示頸肋骨畸型。
以上就是診斷大動脈炎時的一些表現,這些診斷症狀都是診治大動脈炎的過程中我們所必須注意的,相信很多患者都能夠將這些我們平時沒有在意的診斷知識牢牢地記在心裡,這樣在之後的治療過程中,就不會有太多的其他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