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動脈炎常見於兒童到老年的各年齡組中,但絕大多數在30歲以下,好發於青年女性。 在疾病急性期,可以出現非特異性的全身症狀,如發熱、盜汗、軟弱、肌肉關節痛、厭食、嘔吐、心悸等。受累區域性動脈可能出現壓痛。血沉加速。由於臨床表現缺乏特徵性,此期常不能作出診斷。
1.胸部x線檢查 1心臟改變:約1/3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臟擴大,多為輕度左心室擴大,重度擴大較少見。其原因主要由於高血壓引起的後負荷增加;其次由於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或冠狀動脈病變引起的心肌損害所致。 2胸主動脈的改變:常為升主動脈或弓降部的膨隆,凸出,擴張,甚至瘤樣擴張,可能系高血壓的影響或大動脈炎的表現,與病變型別及範圍有關。降主動脈,尤以中下段變細內收及搏動減弱等,是提示胸降主動脈廣泛狹窄的重要指徵。
2.心電圖檢查 約半數患者為左心室肥厚、左心室勞損或高電壓。少數表現為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或心肌梗死改變。由於肺動脈狹窄引起的肺動脈高壓可表現為右心室肥厚,左心室後負荷增加可能部分掩蓋心電圖右心室肥厚的特徵。
3.眼底檢查 無脈病眼底為本病的一種特異性改變,發生率約為14%。可分為3期:第1期血管擴張期,視神經盤發紅、動靜脈擴張、淤血、靜脈管腔不均、毛細血管新生、小出血、小血管瘤、虹膜玻璃體正常;第2期吻合期,瞳孔散大、反應消失、虹膜萎縮、視網膜動靜脈吻合形成、周邊血管消失;第3期併發症期,表現為白內障、視網膜出血和剝離等。
4.肺功能檢查 肺功能改變與肺動脈狹窄和肺血流受損有一定關係。通氣功能下降以雙側肺血流受損為多,而彌散功能障礙則少見。由於長期肺血流受損使肺順應性降低,或肺動脈高壓引起心肺功能改變所致。
5.血流圖檢查 可檢查頭部及四肢血流量,並可同時測定動脈管腔直徑大小,對診斷及瞭解病情變化或手術後隨訪觀察有價值。
6.b型超聲檢查 可探查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狹窄或閉塞頸動脈、鎖骨下動脈、腎動脈等,也可對其遠端分支探查。
7.ct檢查 血管造影包括dsa仍是確診大動脈炎的主要方法,主要顯示動脈管腔的改變,但不能觀察管壁的改變為其缺點。ct可以觀察動脈管壁的變化,對大動脈炎的早期診斷及病變活動具有較大的價值。可見管壁增厚及鈣化,增強ct掃描,發現管壁強化和環狀低密度影提示為病變活動期。血管造影正常,但可有管壁異常者,有助於大動脈炎的早期診斷。尤其三維重建可立體顯示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病變,對重疊部位的血管畸形和複雜血管結構顯示最佳。 大動脈炎術後患者生活要有規律,適應四季變化。如春、夏、秋天氣暖和,宜早起到室外散步、做操、打太極拳等相對較緩和的運動,同時要注意勞逸結合。冬季天氣寒冷應注意保暖。
8.核磁共振mri檢查 本法屬無創性檢查,具有多體位、多層面成像的能力。應用mri自旋迴波和梯度回波的快速成像序列,可以檢測大動脈炎管腔和管壁形態學及主動脈血流動力學變化,可判定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本法可以顯示完整的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形態學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