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藥物在人體是怎麼發揮作用的

avatar 努力啊大幻竹
2.8萬 熱度 A+ A-
藥物進入人體能發揮治療作用,同時也可能引起副作用,這都與其吸收過程有關。日本《朝日新聞》邀請日本聖隸濱松醫院中心副主任、腦神經外科醫師藤本禮尚介紹了這一過程,幫

藥物進入人體能發揮治療作用,同時也可能引起副作用,這都與其吸收過程有關。日本《朝日新聞》邀請日本聖隸濱松醫院中心副主任、腦神經外科醫師藤本禮尚介紹了這一過程,幫助大家正確用藥。

我們吃下的藥物,會從口腔進入食道、胃,然後抵達小腸。透過小腸吸收後,藥物被送往肝臟進行代謝。對肝臟來說,藥物都屬於異物,會透過酶等物質來“破壞”(代謝)它。當藥物被小腸吸收後,肝臟會發出“異物入侵”訊號,首先讓一種酶代謝藥物,但這時會有“漏網之魚”,它們到達腦部後就會生效,起到治療效果。其次,這些殘餘的藥物會由葡萄糖醛酸代謝。最後,藥物的代謝產物透過尿液等排出體外。這兩種物質對藥物的代謝過程,都與藥物起效和發生副作用有關。

肝臟中代謝藥物的酶的數量和活性都會影響藥效。在治療癲癇時,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卡馬西平等藥物會增加肝臟中代謝藥物的酶的數量,這可能降低治療腦梗、心梗藥物的療效,建議需要同時服用這些藥物的人,要諮詢醫生。相反,丙戊酸能降低酶的活性,減少肝臟對其他藥物的代謝,延長藥效,但同時藥物產生副作用的時間也會延長。

葡萄糖醛酸好比遊覽車,剩餘藥物(可以想象成“遊客”)會“排隊”乘坐遊覽車排出體外。“排隊”的過程中,藥物會留在體內一段時間,藥效會持續,同時藥物副作用也會殘留。

有了這個代謝過程,藥效才得以持續,而副作用也可能會延遲出現。因此,服藥後需要過一段時間才起效,這期間應注意觀察副作用。此外,控釋片、緩釋片等裹有“外衣”,起到類似“鎧甲”的作用,以確保藥物口服後不在胃裡被提前分解,而是被小腸充分吸收,然後送到肝臟代謝生效,保證起效時間,因此藥物有不同的形狀。

釋出於 2021-02-24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