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黃疸全身都有黃嗎
母乳性黃疸有可能會出現全身面板的黃染,母乳性黃疸臨床表現為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出現黃疸,足月兒多見,黃疸出現在生理性黃疸發生的時間範圍內,峰值可高於生理性黃疸,消退時間可晚於生理性黃疸,一般情況良好,吃奶好,糞便色黃,尿色不黃,不影響生長髮育,肝臟不大,肝功能正常,無肝病及溶血的表現,如果是黃疸它的監測大於十二毫克每分升以上,可以看到全身的黃染,如果是大於十五就是手心、腳心,基本上都是黃的,母乳性黃疸一般晚發性母乳性黃疸以輕到中度為主,一般膽紅素在十二到二十毫克每分升,重者可以達到二十五毫克每分升,所以黃疸如果是值明顯的升高,超過了十五毫克每分升,是肯定可以看到全身面板的黃染的,所以母乳性黃疸會出現全身面板的黃染,要定期監測黃疸情況,如果是黃疸明顯升高,必要時要積極干預治療。
母乳性黃疸症狀表現有哪些
母乳性黃疸臨床主要表現為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出現黃疸,足月兒多見,黃疸出現在生理性黃疸發生的時間範圍內,峰值可高於生理性黃疸,消退時間可晚於生理性黃疸,一般情況良好,吃奶好,糞便色黃,尿色不黃,不影響生長髮育,肝臟不大,肝功能正常,沒有肝病及溶血的表現。
母乳性黃疸跟什麼有關係
目前母乳性黃疸它的發病機制和病因尚不明確,母乳性黃疸分為早發性黃疸和晚發性黃疸,早發性母乳性黃疸主要是見於生後一週以內純母乳餵養的正常的新生兒,這種黃疸的發病機制,可能是與母乳攝入量不足,導致胎糞排出延遲,腸蠕動減少,而使腸肝迴圈增加,導致膽紅素升高,一般是建議加強母乳餵養,必要時候補充配方乳的餵養。
晚發性母乳性黃疸是生後一週以上的純母乳餵養的正常新生兒出現黃疸,它的發病機制推測是為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含量比較高,在腸道內透過水解結合膽紅素成為未結合膽紅素,使回收增加導致黃疸,另外純母乳性餵養的新生兒,腸道內缺乏轉化結合膽紅素的菌群,使腸肝迴圈的負擔增重,從而導致黃疸的加重,另外母乳性黃疸跟遺傳因素是有一定的關係的,目前母乳性黃疸的診斷缺乏實驗室的手段確診,母乳性黃疸一般是要根據寶寶一般的情況看,寶寶的情況是良好的,然後他的黃疸可以排除其他可引起病理性黃疸的因素,全部都要排除,還有停母乳一到三天,黃疸下降比較明顯,一般停母乳三天左右,可以下降50%左右,這樣才能夠確診是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有什麼危害
母乳性黃疸分為早發性母乳性黃疸和晚發性母乳性黃疸,早發性母乳性黃疸一般是發生在生後一週以內的新生兒,主要是由於餵養不足引起的,餵養不足導致胎糞排出延遲,使得腸肝迴圈增加,導致膽紅素水平高於正常的人工餵養的新生兒,另外晚發性的母乳性黃疸,他一般是在出生一週以後的黃疸升高,還有峰值的延長和黃疸消退時間明顯的延長,一般認為母乳性黃疸預後良好,但是如果是早發性的母乳性黃疸,他的膽紅素水平明顯地升高,有可能會導致輕微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可能會導致聽力的一過性損害,嚴重的有可能會導致膽紅素腦病。但是對晚發性母乳性黃疸,基本影響會小一些,所以在實際臨床過程中,要結合日齡、胎齡以及具體情況分析,監測膽紅素,如果是胎齡、日齡越小,治療更應該積極一些,胎齡、日齡越小,膽紅素越高,它有可能對他的損傷會越重,所以母乳性黃疸一定要監測,當膽紅素升高,必要時候要積極干預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