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毒性結腸擴張
在急性活動期發生,發生率約2%。是由於炎症波及結腸肌層及肌間神經叢,以至腸壁張力低下,呈階段性麻痺,腸內容物和氣體大量積聚,從而引起急性結腸擴張,腸壁變薄,病變多見於乙狀結腸或橫結腸。誘因有低血鉀、鋇劑灌腸,使用抗膽鹼能藥物或阿片類藥物等。臨床表現為病情迅速惡化,中毒症狀明顯,伴腹脹、壓痛、反跳痛,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白細胞計數增多。X線腹平片可見腸腔加寬、結腸袋消失等。易併發腸穿孔。病死率高。
2.腸穿孔
發生率為1.8%左右。多在中毒性結腸擴張基礎上發生,引起瀰漫性腹膜炎,出現膈下游離氣體。
3.大出血
是指出血量大而要輸血治療者,其發生率為1.1%~4.0%。除因潰瘍累及血管發生出血外,低凝血酶原血癥亦是重要原因。
4.息肉
本病的息肉併發率為9.7%~39%,常稱這種息肉為假性息肉。可分為黏膜下垂型、炎型息肉型、腺瘤樣息肉型。息肉好發部位在直腸,也有人認為降結腸及乙狀結腸最多,向上依次減少。其結局可隨炎症的痊癒而消失,隨潰瘍的形成而破壞,長期存留或癌變。癌變主要是來自腺瘤樣息肉型。
5.癌變
發生率報道不一,有研究認為比無結腸炎者高多倍。多見於結腸炎病變累及全結腸、幼年起病和病史超過10年者。
6.小腸炎
併發小腸炎的病變主要在迴腸遠端,表現為臍周或右下腹痛,水樣便及脂肪便,使患者全身衰竭進度加速。
7.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的併發症
常見者有:①關節炎 潰瘍性結腸炎關節炎併發率為11.5%左右,其特點是多在腸炎病變嚴重階段併發。以大關節受累較多見,且常為單個關節病變。關節腫脹、滑膜積液,而骨關節無損害。無風溼病血清學方面的改變。且常與眼部及面板特異性併發症同時存在。②面板黏膜病變 結節性紅斑多見,發生率為4.7%~6.2%。其他如多發性膿腫、侷限性膿腫、膿皰性壞疽、多形紅斑等。口腔黏膜頑固性潰瘍亦不少見,有時為鵝口瘡,治療效果不佳。③眼部病變 有虹膜炎、虹膜睫狀體炎、葡萄膜炎、角膜潰瘍等。以前者最多見,發病率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