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懷孕
通常判斷是否懷孕最快的方法是用驗孕棒;驗孕棒的原理是檢查尿液中是否含有人類絨毛促性腺激素,若測量結果為陽性反應即確定懷孕。
若是月經週期規律的女性,在預定經期過後2、3天測量,即可測出是否懷孕,不過一般人通常會在經期延遲一個禮拜後檢測。
正常症狀
1.味覺出現變化
懷孕大約滿5到6周時,孕婦會開始出現味覺、飲食習慣改變等症狀,譬如沒有食慾、偏好單一食物、對原本愛吃的食物不感興趣,少數人的喉嚨甚至會有異物感。
2.噁心嘔吐
有些孕婦6至7周開始會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不過大多在懷孕14周後會改善。不到百分之一的孕婦症狀較嚴重,會因孕吐過度導致食道黏膜受損而吐血,因持續處於飢餓狀態、體內電解質不平衡。
此時可以點滴注射補充維他命B6及其他營養成分,一方面協助止吐,另方面也維持體內水分及電解質的穩定。
3.脹氣
懷孕初期受黃體素影響,會使腸胃的平滑肌鬆弛,容易讓酸性的胃內容物逆流至食管下方。
再加上胃排空的時間延長,當食物滯留腸道的時間延長,在細菌作用下發生腐敗與發酵,此時就會產生大量氣體,讓孕媽咪產生脹氣。
4.頭暈
少部分孕婦初期會頭暈,可能是水份不足造成低血壓。須注意久坐後再站立時動作要慢,如果發生頭暈的症狀可以就地蹲下緩解。
另外,也有孕媽咪會頭痛,不過多屬心情緊張導致的神經性頭痛。
5.嗜睡
懷孕初期因荷爾蒙變化影響黃體素分泌,肌肉鬆弛無力、疲倦感大增,孕婦會處於昏昏欲睡的狀態,大約在懷孕第3、4個月,荷爾蒙穩定後,嗜睡情況才會改善。
6.陰道少量出血
陰道少量出血,也有人稱為「假性月經」。胚胎在受孕後,會在一週後由輸卵管進到子宮腔著床,約莫再過一週後胚胎開始與母體血液迴圈系統連通時,陰道會有些微的點狀出血,屬於著床期出血。
此種出血多半發生在受孕兩週以後,通常是在孕媽咪原本預定該來而未來的月經週期時出現。
異常症狀
1.頻尿
初期頻尿可能是膀胱炎,徐明洸主任提醒,若頻繁解尿,但每次解尿時量少且有痠痛感,就可能是膀胱出問題。懷孕初期就要攝取足夠的水分,不能憋尿。
2.腹痛
異常腹痛有幾種情況,首先是泌尿道感染而導致的膀胱炎,會合並頻尿和下腹痠痛、下墜感,解尿時感到灼熱,通常醫師會開抗生素治療。
再來是腹部正中央間歇性的痛,有可能是流產前兆。若是子宮本身有毛病的孕婦,譬如子宮肌瘤患者,肌瘤在孕期也可能退化,引發疼痛或早產;
假如是良性卵巢瘤,因為在腹中可以滑動,會變大或扭轉,造成急性腹痛。
3.陰道出血
對於早期異常出血的孕婦,首先須照超音波確定是否為子宮內懷孕,約在孕期5周至5周半時可進行檢測,6周半則可檢驗胎兒有無心跳。
若直到9周都無法聽到胎音,代表胎兒未發育,稱為萎縮卵。異常出血的孕婦應暫時在家休息,服用黃體素強化胎盤結構。
子宮外孕
子宮外孕發生機率約為百分之1至百分之3,造成子宮外孕的原因很多,最常見是輸卵管出問題。
卵巢排卵後,喇叭口的纖毛會將卵子撥進輸卵管中,而精子是從子宮往輸卵管跑,因此受精卵是在輸卵管中受孕,一旦輸卵管交通堵塞,就有可能演變為子宮外孕。
輸卵管不通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或是骨盆腔發炎造成沾黏。只要不在子宮腔內正確位置著床的胚胎,都稱為子宮外孕。
目前子宮外孕皆以腹腔鏡治療。過去手術是將外孕受損的區塊切除,其餘的輸卵管仍保留;現在是直接切除外孕部位的輸卵管,因為保留手術可能因為止血不良引發大出血。
且保留受損的輸卵管,將來老地方復發外孕機率也高。孕媽咪即便兩邊輸卵管都切除,未來仍可透過試管嬰兒懷孕。
葡萄胎
葡萄胎成因是人類絨毛促性腺激素(beta–hCH)異常地高,胚胎染色體不正常,通常發生機率很小,一旦發生,孕媽咪肚子大起來的速度會較一般孕婦快,且因為胎盤不正常成長,會導致血管破裂出血,7至8周出血量便開始增加。
葡萄胎須做流產手術,以子宮擴括術清除,半年內持續追蹤至人類絨毛促性腺激素的濃度降至標準值以下才是真正痊癒。
若葡萄胎的胎盤細胞(即滋養層母細胞)未能清除乾淨,它會在體內分裂形成腫瘤,此時人類絨毛促性腺激素會持續維持在高濃度狀態,即為妊娠性滋養層母細胞疾病,通常須以化學治療消除不正常的滋養層母細胞。
產檢一點通
什麼時候做產檢
知道懷孕後即可做產檢,第一次產檢主要確認胎兒心跳、週數、預估預產期、抽血、驗尿等。妊娠第6周或第一次檢查包括下列檢查專案:
1.問診:家族疾病史、過去疾病史、過去孕產史、本胎不適症狀。
2.身體檢查:身高、體重、血壓、甲狀腺、乳房、骨盆腔檢查、胸部及腹部檢查。
3.實驗室檢查:血液常規、血型、Rh因子、梅毒血清反應、尿液常規等。
1.血常規
測血紅素、紅血球平均體積、白血球、紅血球及血小板數目。血紅素值是判別有無貧血,孕期10.5以上都在正常範圍。孕媽咪若貧血可以補充鐵劑和注意營養攝取,以免影響胎兒發育。
2.尿常規
驗尿糖、尿蛋白;尿糖過高可能有糖尿病,尿蛋白過高則反映腎功能不良。白血球過多表示有尿路感染或生殖道感染所致,紅血球過多則可能有腎臟發炎、尿路出血或陰道出血。
3.平均紅血球體積(MCV)
平均紅血球體積小於80fl,可能為海洋性貧血或缺鐵性貧血,配偶也應接受平均紅血球體積檢查。如果配偶也小於80fl,則孕婦及其配偶需轉診做進一步檢查。
若夫婦為同型海洋性貧血帶因者,則胎兒有1/4機率罹患重型海洋性貧血,需做進一步絨毛取樣或羊膜穿刺,診斷胎兒基因。
4.B型肝炎(HBsAg/HBeAg)s抗原及e抗原
假如檢測結果是s抗原及e抗原雙陽性,胎兒出生時有很大的機率會受到感染,若不治療,則成為先天帶原的機率很高,因此建議胎兒出生後24小時內須注射免疫球蛋白。
不過,即使注射免疫球蛋白,仍有1%的新生兒未來會成為先天帶原者。據信是母體病毒量太大,所以免疫球蛋白無法完全中和病毒,或者未出生即被感染。
母體產前血液中B肝病毒量若超過標準,懷孕期間即可施與抗病毒治療,以降低母體血液中的病毒量,並降低胎兒出生時產生垂直性感染的機會。
5.愛滋病毒篩檢(HIV)
愛滋病又稱「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感染後通常不會立刻發病,這種病毒會使人類失去抵抗病原體的能力,甚至喪失生命。
懷孕期間服用預防性抗反轉錄病毒藥物、剖腹產和使用母乳代替品哺餵,可以阻斷愛滋病毒垂直傳染給小孩,感染機會從45%降至2%以下。
6.梅毒血清反應(VDRL)
VDRL是篩檢性梅毒檢測,若呈現陽性反應,需透過TPHA(梅毒螺旋菌體血球凝集試驗)做進一步確認。
確定感染梅毒的孕婦,須接受抗生素治療,以免造成流產、死胎和畸形。胎兒必須做超音波檢查及追蹤,並考慮做臍帶血檢查胎血中是否有急性抗體反應,以確認是否有子宮內感染,可能產生先天性梅毒症狀。
7.德國麻疹抗體(Rubella)
陰性表示未感染過德國麻疹,懷孕期間應避免感染,產後應考慮接種疫苗。
假使在懷孕12周前感染德國麻疹,胎兒有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異常機率較高,應考慮中止懷孕或懷孕22周後做臍帶血、超音波檢查,以確認是否有子宮內感染。
8.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
孕媽咪應重視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基因檢測。
9.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
篩檢準確度約為8成,以胎兒頸部透明頻寬度、抽血檢查、媽咪年齡體重、胎兒週數等換算胎兒罹患唐氏症機率,若機率高(大於1/270),屬於高危險群,即建議做羊膜穿刺確認是否為唐氏兒。
38歲以上高齡產婦,若子宮狀態許可,應直接做羊膜穿刺。但有子宮肌瘤、肌腺症等婦科疾病或流產率高的孕婦,因子宮狀態不穩,做羊膜穿刺恐怕會流產,可改做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測試。
10.糖化血色素(HbA1C)
有糖尿病家族病史或體重較重的孕媽咪,能夠立即得知有無罹患糖尿病。本項檢查可直接抽血,不用空腹。
11.空腹血糖(AC)
空腹血糖值若大於或等於126毫克/百毫升,糖尿病的機率就會很大;介於100至125毫克/百毫升,就是代表糖尿病前期、高危險群的「空腹血糖異常」。
胎兒超音波‧五大符號意義
1.CRL
頭頂到尾椎長度,14周前測量,檢測身體長度有無符合週數。
2.BPD
頭部側徑與頭圍,14周後測量,檢驗頭部發育有無符合週數。
3.AC
腹圍,可推估營養狀態,營養充足的寶寶肝臟較大,腹圍自然較寬。
4.FL
大腿長度,在中間値前後皆正常,也就是大一週或小一週皆在正常範圍內,比兩週大或小就是有異狀。
5.臍動脈S/D
用都普勒儀來測量臍動脈血流波型,可以計算臍動脈血流阻力,進而推估胎盤功能好壞。
血流阻力愈低,表示胎盤愈軟,代表有愈多血管面積可以與母體交換氧氣;氧氣與養分交換功能愈好代表胎盤功能愈好。
注意:用超音波預測胎兒體重準確度極低,同一個孕婦,間隔5分鐘測量數值就差很多,建議孕媽咪參考即可。
飲食大補帖
孕吐怎麼吃
懷孕初期會對氣味特別敏感,有孕吐體質的孕媽咪家中應儘量保持通風,別讓廚房積存炒菜的油煙味或生肉、生魚的味道,泡菜、臭豆腐等氣味濃烈的食物也最好避免食用;
此外,熱食容易產生噁心感,食物接近室溫較佳。針對孕吐症狀,平日應少量多餐,讓胃保持在不飽不餓的狀態,可食用餅乾、米果做為餐間點心;
用餐時「乾溼分離」,幹食與喝水應分開進行。水喝太快、太多,讓胃有明顯的飽脹感也容易吐,建議間隔20分鐘喝一小口水,也可以用吸管控制飲用的量,不要一次灌一杯。
另外,可選擇固體、乾性食物,如此即便孕吐,嘔出的食物也較少,不致影響營養攝取。若要止吐,可取生薑切片含入口中,或食用烏梅汁、酸梅等酸性食物。
孕吐完可吃幾片蘇打餅乾、香蕉、蘋果,讓胃有東西消化,如要消除口腔異味可以漱口。
食慾不振怎麼辦
現代人多數營養過剩,因此孕媽咪在初期除了補充優質蛋白質,無須增加其他多餘熱量。
初期體重減輕的幅度在5%內皆屬正常範圍,準媽媽毋須擔憂。若想促進食慾,除了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營造良好的用餐氣氛也是一個方法,譬如使用不同圖樣的餐具、播放音樂等。
另外,可用檸檬、醋讓肉類呈現酸甜感,或以九層塔、洋蔥、香菇等味道較重的蔬菜提升食物的風味。
進補養胎知多少
懷孕初期無須過度進補,因為胚胎重量僅約20公克,多餘的熱量只會讓媽咪變得更有「份量」,無助胎兒成長。飲食原則應「重質不重量」,三餐中有一餐以全谷根莖類膳食纖維為主,譬如吃燕麥、紫米或是一碗飯白米糙米各半。
長年茹全素的孕媽咪,要注意是否缺乏維生素B12,可以補充如酵母粉、紫菜、海帶等新增維生素B12的綜合穀類,避免吃素雞、素鴨等加工品,改以黃豆、豆漿、豆乾、黑豆、毛豆為植物性蛋白質攝取來源。
此外,每日須攝取600微克葉酸,除了補充劑外,也可以吃綠花椰菜、菠菜、蘆筍等富含葉酸的深綠色蔬菜。鈣質的部份,每天可喝兩杯低脂奶,或吃高鈣食物如芥藍、川七、小白菜、小魚乾。
初期缺鋅會有倦怠感,可從海鮮、堅果等食物攝取。有些婆婆媽媽會自行抓中藥燉補品,劉怡裡營養師提醒,補湯最好不要加味精,選擇持有執照的中醫師把關的中藥行相對安全。
體重過重的孕媽咪,只要注意攝取適量的蛋白質、葉酸、鐵、鈣即可。至於體重過輕的孕媽咪,每日須多補充約1.5份(即三湯匙)的肉,也可以2/3份市售的盒裝豆腐或半尾魚來取代。
護理保安康
預防傷身
孕期不建議泡澡、泡溫泉,除了血管擴張會導致腦部缺血,長時間高溫也會傷害胎兒神經發育。
且懷孕會讓下腹血液迴圈豐沛,若加上大量的血液迴圈流往四肢,恐怕會使孕婦腦部血流不足而暈倒。此外,平日應避免站在浴缸中沐浴,降低滑倒風險。
身體清潔要
初期分泌物較多,一天可沖澡2至3次,在家待孕的孕媽咪上完廁所可沖洗外陰部,讓分泌物不致停留太久造成搔癢,不過切忌以消毒藥劑沖洗陰道內部,只能做外部清潔。
另外,孕婦在冬天易有皮疹困擾,乳頭也容易乾燥發癢,可適當塗抹乳液潤澤。
生活小貼士
懷孕後反應會變慢、遲鈍,須避免做登高取物的危險動作;擰毛巾不要使力過重,以免磨損腕關節軟骨。而因孕期開始會水腫,上班族孕媽咪應挑選寬鬆舒適的鞋子,不要熬夜加班。
懷孕對女人而言是件大事。孕媽咪或多或少都會有壓力,但只要作息正常、保持心情愉悅,就可以順利度過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