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指出,過多食用豬、牛、羊肉能使結腸癌、的危險性升高;多攝入動物性脂肪和蛋白質,可導致和;醃、燻、曬、炸等方法加工處理的食物吃多了,與口腔、食管、胃、胰腺等消化道癌以及鼻腔癌、的發生有密切關係;而攝入黃麴黴菌汙染的食品則與肝癌有關。
飲食預防不僅應儘量減少食物中的致癌物質攝入量,而且膳食結構要合理,並要有意識地增加保護性的營養,如維生素、胡蘿蔔素、膳食纖維等。研究證實,許多膳食成分可誘發細胞死亡,某些食品中的抗氧化劑可抑制細胞自發性突變,大約有1/3的癌症死亡可以用實際可行的膳食方法避免。
隨著我國城市經濟的發展,人們的飲食習慣及膳食結構均發生了很大變化,糧、薯、豆類在食品結構中的比例明顯下降,而動物及油脂類的攝入量則明顯增加。為此,醫學專家呼籲,我國居民的膳食習慣亟待改變,癌症預防要從生活的每一天開始。
哪種膳食結構較合理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歐美一些國家以魚、肉、蛋、奶等動物性食物為主;東歐一些國家以糧谷和動物性食物並重;日本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佔一定比例;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則是以糧食為主,這也是典型的東方性食物結構型別。
我國幾千年的飲食文化,形成了“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果為肋、五菜為充”的以素食為主的膳食結構。膳食中的蛋白質、熱量處在較低水平,多種營養素(視黃醇、核黃素、鈣、鋅等)處於缺乏水平。
其實,在上面所說的幾種膳食結構中,以日本的“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佔一定比例”的結構更趨於合理。
膳食習慣怎麼改,營養專家認為應從以下8點做起:
一、改變“鹹則香”的觀念,飲食淡些、淡些、再淡些:努力做到3口之家每月使用食鹽不超過500克為適度。特別是好發年齡(40-50歲)的人群,高鈉對血壓的影響尤為明顯。高鹽飲食還容易誘發等惡性腫瘤。
二、每日一瓶牛奶:我國居民缺鈣現象較為嚴重。如果長期鈣的攝入量不足,就會引起骨骼、牙齒髮育不正常,造成、骨質軟化,誘發高血壓、心肌梗塞等嚴重疾病。對鈣的需求量特別高的兒童、青少年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應儘可能做到每天補充一瓶含鈣豐富的牛奶。
三、每天吃一隻蛋:蛋是天然食品中營養價值極好的食品,蛋類蛋白質可提供極為豐富的必需氨基酸,而且氨基酸的構成比例非常適合人體需要。蛋黃中的卵磷脂能使血液中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小,而使其保持懸浮狀態。從而防止膽固醇和脂肪沉積在血管壁上,有預防血管硬化作用。此外蛋類也是無機鹽和維生素的良好來源,鈣、磷、鐵的含量也比較豐富。蛋的營養價值雖高,但一次不能多食,多食不僅對人體無益,反而會增加胃腸負擔,有礙健康。另外,蛋一定要煮熟了再吃。
四、每週一頓海魚:生活在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幾乎不生,死亡率也很低,日本人是世界上冠心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最低的國家。因為愛斯基摩人是以海洋魚類為主食,日本人食魚較一般國家也多。那麼,為什麼吃魚多能降低冠心病發病率?隨著醫學科學發展,發現魚油特別是海魚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有降脂作用。健康教育專家研究認為,每週餐桌上有一頓以上的海魚,對防治高血壓和冠心病大有益處,同時還有預防心肌梗塞和的功效。
五、雞、鴨代替豬肉:健康教育專家建議調整膳食結構,改變以豬肉為主要動物性食物的結構,增加水產品和禽類的攝入量,儘可能用雞肉、鴨肉代替豬肉(禽肉脂肪含量相對比豬肉低),以減少脂肪攝入量,同時又可保證足夠動物蛋白的攝入。
六、增加豆製品攝入:俗話說:“要長壽多吃豆。”的確,黃豆營養豐富,蛋白質是精肉的2-3倍,是雞蛋的2.5倍。豆及豆製品是腫瘤和心血管疾病防治專家推薦的理想蛋白質食物。
七、每天500克蔬菜:值得一提的是蔬菜中纖維含量普遍較高,腫瘤專家把蔬菜當作防癌食品,建議大家每人每天能吃500克左右蔬菜。
八、補充菌菇食物:香菇、蘑菇、冬菇和黑木耳等菌菇類食物,是一類值得推薦的營養食品。香菇不僅有良好的抗腫瘤作用,還能提高機體免疫能力,起到抗病毒作用。可惜的是,我國人民長期習慣於把菌菇類食物當作燒菜的佐料,很少當作菜餚,攝入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