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患者洗澡須知8大準則
1、患者可洗澡的情況
蕁麻疹患者病情較輕,身上蕁麻疹只是出現紅疹、瘙癢,但表面面板並無被抓爛破裂的現象,而且也沒有噁心、嘔吐、頭痛、頭脹、腹痛、腹瀉、胸悶不適、面色蒼白、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狀的情況下可以洗澡。若有以下情況則不能洗澡:
(1)患者蕁麻疹病情較重,身上蕁麻疹除了紅疹、瘙癢,表面面板還伴有破潰症狀的不能洗;
(2)出現上述全身不適現象、在蕁麻疹發病時期的不能洗澡;
(3)患者得的是罕見的對水過敏的水源性蕁麻疹時,不能長時間洗澡。
2、水溫不能過高或太低
給蕁麻疹患者洗澡時水溫不宜太高,一般以35~40℃的溫水為宜。
太熱的水會加重面板瘙癢,也會導致血液溫度升高,使面板釋放出更多的過敏原,從而加重病情,不易恢復。另外,要保證室內足夠的溫度,別凍著患者。
3、洗澡次數不能太頻繁
洗澡的次數也不宜太多,因為次數太多會把面板表面正常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面板表面的保護性菌群全部洗掉,容易引起面板瘙癢等症,面板的抵抗力也會因此而減弱,反而容易得病。
4、不用刺激性的香皂和浴液
給蕁麻疹患者洗澡不能用刺激性的沐浴液,這樣會刺激面板表層,使傷口潰爛,嚴重時還會引發併發症。建議可以用一些溫和的香皂代替沐浴液,或者乾脆不用,使用清水洗澡。
5、不能用力搓澡
洗澡時不能用力搓面板,這樣很容易搓破患處,之後很可能會留下疤痕,嚴重的話還有導致傷口感染,正確做法應該是用溼毛巾輕輕擦洗即可。
6、洗完要及時擦乾身體
洗澡後要立即擦乾身體,保持面板清潔乾爽,還要注意添衣保暖,別讓患者受涼,尤其是因天氣原因引起的寒冷性蕁麻疹,更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蕁麻疹症狀加重。
7、洗後不可塗抹潤膚用品
可能有的患者起了蕁麻疹,身上也比較乾燥,想洗澡後用一些潤膚油等用品的,建議在患病期間也不要使用,因為起疹部位往往面板屏障功能受損,而一些潤膚用品多半比較油膩,塗抹之後,毛孔容易受阻,使病情惡化,因此不可隨意用任何化妝品和護膚品。
8、慎用偏方洗澡
網上或民間對於很多蕁麻疹患者的治療,有推薦多種偏方藥浴的,雖說藥物能快速止癢,但並不是所有偏方都是有用的,這裡提醒大家要合理識別,對於一些古怪的藥浴偏方要慎重甄選,不要隨意使用。
建議在專業的中藥醫師的諮詢指導下使用,下面是為大家整理提供的一些醫書百科上的有效藥浴方,僅供大家參考,切勿自行亂用。
藥方一:薄荷桃葉藥浴
配方:薄荷葉、爐甘石、桃葉各適量。
用法:將上述藥物研碎成末,加清水適量煎煮數沸,濾出的藥液倒入盆內,趁熱燻洗患處,每次15~20分鐘,每日燻洗l~2次。
功效:疏散風熱、解毒透疹、收溼斂瘡。
藥方二:紫草藥浴
配方:紫草15克、,刺蝟皮、枳殼、紫花地丁、車前子各10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研碎,加水浸泡煎煮,濾取藥計倒入盆內,待溫外洗患處,,每次20分鐘,每日1次。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消腫散瘀,主治蕁麻疹,適用於風溼熱,瘙癢甚者。
藥方三:苦參藥浴
配方:土茯苓、苦參各30克、蛇床子、食鹽各20克、白鮮皮15克、明礬、荊芥各22克、花椒6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加水2升,煎煮至1升,濾出藥液,倒入盆中,溫洗,用毛巾邊擦邊洗,每日1次,,每劑可煎用2~3次。
功效:清熱燥溼,解毒透疹消瘡,殺蟲止癢。主治蕁麻疹,症見周身其風團、劇癢者。
藥方四:荊芥藥浴
配方:生石膏30克,荊芥、防風、蟬蛻、黃芩、黃柏、連翹、苦參、白鮮皮、升麻、蒼朮各10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研碎,加水浸泡煎煮,濾取藥汁,倒入盆內待溫浸浴,每次20~30分鐘,每日1次。
功效:清熱燥溼、散風解毒、透疹止癢,主治風溼熱型蕁麻疹。
藥方五:金銀花葯浴
配方:金銀花30克,生地黃20克,玄參、丹參、麥冬、竹葉、黃連、連翹、牡丹皮各10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加水適量,煎煮濾去藥渣,藥計倒入盆內,待溫浸浴,每日1次。
功效:清熱涼血、疏散風熱、解毒消腫,主治蕁麻疹,適用於血熱型者。
藥方六:蛇床子藥浴
配方:蛇床子、明礬、百部、花椒、苦參各15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加清水適量,煎煮5~10分鐘,去渣取汁倒入盆內,趁熱先燻後洗,或再坐浴。
功效:清熱燥溼,殺蟲止癢。主治蕁麻疹、女陰瘙癢、痤瘡、銀屑病、溼疹、漆瘡、老年性面板瘙癢、帶狀皰疹、蟲咬皮炎等。
藥方七:防風藥浴
配方:荊芥30克,防風、大青葉、蚤休、苦參各15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研碎加水浸泡,煎沸濾取藥汁倒入盆內,趁熱燻洗患處,每次20~30分鐘,每日1~2次。
功效:清熱燥溼、解毒祛風、止癢,主治風疹、蕁麻疹。
藥方四:荊芥藥浴
配方:生石膏30克,荊芥、防風、蟬蛻、黃芩、黃柏、連翹、苦參、白鮮皮、升麻、蒼朮各10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研碎,加水浸泡煎煮,濾取藥汁,倒入盆內待溫浸浴,每次20~30分鐘,每日1次。
功效:清熱燥溼、散風解毒、透疹止癢,主治風溼熱型蕁麻疹。
藥方五:金銀花葯浴
配方:金銀花30克,生地黃20克,玄參、丹參、麥冬、竹葉、黃連、連翹、牡丹皮各10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加水適量,煎煮濾去藥渣,藥計倒入盆內,待溫浸浴,每日1次。
功效:清熱涼血、疏散風熱、解毒消腫,主治蕁麻疹,適用於血熱型者。
藥方六:蛇床子藥浴
配方:蛇床子、明礬、百部、花椒、苦參各15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加清水適量,煎煮5~10分鐘,去渣取汁倒入盆內,趁熱先燻後洗,或再坐浴。
功效:清熱燥溼,殺蟲止癢。主治蕁麻疹、女陰瘙癢、痤瘡、銀屑病、溼疹、漆瘡、老年性面板瘙癢、帶狀皰疹、蟲咬皮炎等。
藥方七:防風藥浴
配方:荊芥30克,防風、大青葉、蚤休、苦參各15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研碎加水浸泡,煎沸濾取藥汁倒入盆內,趁熱燻洗患處,每次20~30分鐘,每日1~2次。
功效:清熱燥溼、解毒祛風、止癢,主治風疹、蕁麻疹。
藥方八:地膚子藥浴
配方:地膚子25克、白芷、荊芥、百部、防風、花椒、赤芍藥、透骨草各20克,艾葉15克,獨活10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研碎加水兩升,浸泡30分鐘煎煮5~10分鐘,去渣取汁,倒入盆內,外洗全身,每日1劑,,早、晚各洗擦1次。藥渣煎煮兩次用。
功效:祛風利溼、解表消腫、殺蟲止癢,主治蕁麻疹見效佳。
藥方九:大楓子藥浴
配方:大楓子20克,苦參、牛蒡子、防風、荊芥、澤蘭、赤芍藥、花椒、白鮮皮、鶴蝨、生川烏、生草烏、皂角各15克,牡丹皮10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研碎加水適量浸泡,煎煮去渣取汁,倒入盆內趁熱燻洗、浸漬患處。每次1小時,臨睡前將藥渣再煎,再浸洗1次。
功效:祛風除溼、活血化瘀、透疹消腫、殺蟲止癢,主治蕁麻疹、面板瘙癢症、各種癬。
藥方十:夜交藤藥浴
配方:夜交藤200克、蒼耳子、白蒺藜各200克、白鮮皮、蛇床子各50克、蟬蛻20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加工成粗末,加5升清水浸泡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倒入盆內,趁熱燻蒸,溫熱後用消毒毛巾浸取藥汁外洗患處。每劑可用3~5次。
功效:祛風燥溼、通絡透疹、殺蟲止癢,主治急性蕁麻疹。
藥方十一:楓香藥浴
配方:楓香250克,川芎、川大黃、黃芩各60克,苦參90克,當歸60克,甘草、射干各60克,川升麻30克,蛇床子30克。
用法:將上藥擇淨,研細,和勻即成。每次150克,水煎取汁,洗浴患處,每日3次。
功用:清熱涼血,祛風止癢。適用於風癮疹。
藥方四:荊芥藥浴
配方:生石膏30克,荊芥、防風、蟬蛻、黃芩、黃柏、連翹、苦參、白鮮皮、升麻、蒼朮各10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研碎,加水浸泡煎煮,濾取藥汁,倒入盆內待溫浸浴,每次20~30分鐘,每日1次。
功效:清熱燥溼、散風解毒、透疹止癢,主治風溼熱型蕁麻疹。
藥方五:金銀花葯浴
配方:金銀花30克,生地黃20克,玄參、丹參、麥冬、竹葉、黃連、連翹、牡丹皮各10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加水適量,煎煮濾去藥渣,藥計倒入盆內,待溫浸浴,每日1次。
功效:清熱涼血、疏散風熱、解毒消腫,主治蕁麻疹,適用於血熱型者。
藥方六:蛇床子藥浴
配方:蛇床子、明礬、百部、花椒、苦參各15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加清水適量,煎煮5~10分鐘,去渣取汁倒入盆內,趁熱先燻後洗,或再坐浴。
功效:清熱燥溼,殺蟲止癢。主治蕁麻疹、女陰瘙癢、痤瘡、銀屑病、溼疹、漆瘡、老年性面板瘙癢、帶狀皰疹、蟲咬皮炎等。
藥方七:防風藥浴
配方:荊芥30克,防風、大青葉、蚤休、苦參各15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研碎加水浸泡,煎沸濾取藥汁倒入盆內,趁熱燻洗患處,每次20~30分鐘,每日1~2次。
功效:清熱燥溼、解毒祛風、止癢,主治風疹、蕁麻疹。
藥方八:地膚子藥浴
配方:地膚子25克、白芷、荊芥、百部、防風、花椒、赤芍藥、透骨草各20克,艾葉15克,獨活10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研碎加水兩升,浸泡30分鐘煎煮5~10分鐘,去渣取汁,倒入盆內,外洗全身,每日1劑,,早、晚各洗擦1次。藥渣煎煮兩次用。
功效:祛風利溼、解表消腫、殺蟲止癢,主治蕁麻疹見效佳。
藥方九:大楓子藥浴
配方:大楓子20克,苦參、牛蒡子、防風、荊芥、澤蘭、赤芍藥、花椒、白鮮皮、鶴蝨、生川烏、生草烏、皂角各15克,牡丹皮10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研碎加水適量浸泡,煎煮去渣取汁,倒入盆內趁熱燻洗、浸漬患處。每次1小時,臨睡前將藥渣再煎,再浸洗1次。
功效:祛風除溼、活血化瘀、透疹消腫、殺蟲止癢,主治蕁麻疹、面板瘙癢症、各種癬。
藥方十:夜交藤藥浴
配方:夜交藤200克、蒼耳子、白蒺藜各200克、白鮮皮、蛇床子各50克、蟬蛻20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加工成粗末,加5升清水浸泡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倒入盆內,趁熱燻蒸,溫熱後用消毒毛巾浸取藥汁外洗患處。每劑可用3~5次。
功效:祛風燥溼、通絡透疹、殺蟲止癢,主治急性蕁麻疹。
藥方十一:楓香藥浴
配方:楓香250克,川芎、川大黃、黃芩各60克,苦參90克,當歸60克,甘草、射干各60克,川升麻30克,蛇床子30克。
用法:將上藥擇淨,研細,和勻即成。每次150克,水煎取汁,洗浴患處,每日3次。
功用:清熱涼血,祛風止癢。適用於風癮疹。
藥方十二:花椒皮藥浴
配方:乾花椒皮100g。
用法:乾花椒皮100g置於容器內,加入沸水500ml,浸泡24小時。濾去花椒皮,留取花椒水。治療時以花椒水塗於患處即可止癢、消除水腫;也可在花椒水中加人適量的維生素C,則效果更佳。
功效:花椒其味辛、性溫,氣味芳香,具有溫中散寒、燥溼殺蟲、行氣止痛的功效,外用殺蟲止癢,常用於疥瘡、溼疹或面板瘙癢的治療,此外花椒水外塗具有表面麻醉、利溼的作用,可以迅速緩解蕁麻疹症狀,其治療效果迅速而明顯。
藥方十三:荊芥枝花葯浴
配方:荊芥30克,七葉一枝花、防風、大青葉、苦參各15克。
用法:取以上5味加水適量,煎煮至沸,去渣取汁,倒人盆中。趁熱洗燻患處,每次燻洗15~20分鐘,每日1~2次。
功效:解毒燥溼,祛風止癢。適用於蕁麻疹。
藥方十四:徐長卿藥浴
配方:徐長卿、防風、艾葉、當歸各50g。
用法:用溫水浸泡20分鐘,煎20分鐘,過濾備用,等藥液溫度降至40C左右時,用紗布蘸藥液在患處擦洗,直至風團疹面發紅為止,每次10~15分鐘,每日2~3次,1劑可反覆煎洗數次。
功效:徐長卿味辛,性溫,歸肝經、胃經,具有祛風化溼、止痛止癢的功效;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肝、脾經,具有祛風解表、勝溼止痛的功效;艾葉,其味辛、苦,性溫,歸肝、脾、腎經,具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的功效;當歸為活血化瘀要藥,其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可補血止痛、活血化瘀,四味中藥皆為治療風瘡、疥癬、隱疹要藥,配伍使用具有祛風、除溼、活血通絡的作用,煎或洗劑可使熱氣內注、溫經散寒、宣通血脈,共收奇效。
藥方十五:蒼礬藥浴
配方:明礬50~150g、炒蒼耳子30~90g。
用法:取明礬50~150g,敲碎,炒蒼耳子30~90g,加水1000~1500ml,文火煎沸30分鐘(嬰幼兒藥量、加水量均減半),用藥液溫洗丘疹及痛癢處。輕者每日煎洗1次,重者每日煎洗2次,一般煎洗3~5天即痊癒。
功效:明礬,其味酸、澀,性寒,有小毒,外用能解毒殺蟲,燥溼止癢,內用可止血、止瀉、化痰。蒼耳子,其味甘,性溫,歸肺、肝經,具有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溼、止癢的功效,此二藥相合,可散肌表之風寒邪氣,又可祛肌表之溼邪,邪氣去除則營衛調和,疹消癢止,此法簡單易行,療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