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紊亂引起膽囊炎
由於膽固醇代謝的紊亂,致膽固醇酯沉積於膽囊黏膜而引起輕度炎症,其中約有半數可有膽固醇結石之形成。膽囊外觀多無明顯異常,囊壁可稍增厚,色澤稍顯蒼白;膽囊黏膜明顯充血肥厚,黏膜上有無數黃白色的膽固醇酯沉澱,形如草莓,故本病亦稱“草莓膽囊”。
血管因素
由於膽囊壁血管病變可導致膽囊黏膜損害,膽囊濃縮功能減低或喪失,終致膽囊壁纖維化而引起慢性膽囊炎。
結石或寄生蟲嵌入引起膽囊炎
膽囊是膽囊管末端的擴大部分,可容膽汁30~60ml,膽汁進入膽囊或自膽囊排出都要經過膽囊管,膽囊管長約3~4cm,直徑2~3mm,膽囊管內粘膜又形成5~7個螺旋狀皺襞,使得管腔較為狹小,這樣很容易使膽石,寄生蟲嵌入膽囊管。嵌入後,膽囊內的膽汁就排不出來,這樣,多餘的膽汁在膽囊內積累,長期滯留和過於濃縮,對膽囊粘膜直接刺激而引起發炎。
膽囊梗阻引起膽囊炎
供應膽囊營養的血管是終末動脈,當膽囊的出路阻塞時,由於膽囊粘膜仍繼續分泌粘液,造成膽囊內壓力不斷增高使膽囊膨脹、積水,膽囊壁的血管因此受壓而缺血、壞死。當膽囊缺血時,膽囊抵抗力下降,細菌就容易生長繁殖,趁機活動起來而發生膽囊炎。
病菌感染引起膽囊炎
由於膽囊有儲藏膽汁和濃縮膽汁的功能,因此膽囊與膽汁的接觸時間比其他膽道長,而且,接觸的膽汁濃度亦高,當人提交免疫力低下,膽道內有細菌滋生,就容易引起膽囊感染,形成膽囊炎。
暴飲暴食易引發膽囊炎
暴飲暴食的人,膽汁容易變得濃稠、容易形成膽結石,從而誘發膽囊炎等疾病。對於這種膽囊炎患者一般是在過量進食了肥肉、油炸食品、動物內臟後引起急性發作。
急性膽囊炎主要表現為:右上腹持續性疼痛、陣發性加劇,可向右肩背放射,常伴發熱、黃疸、噁心、嘔吐以及厭食油膩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