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朋友相會,酒顯然是調動氣氛、溝通感情必不可少的“助推劑”。年關將至,聚會、酒席似乎一直都是中國人節日期間的傳統專案,在應酬場合有時難免還是需要喝一些酒的。但是,喝酒接踵而至的欲裂、渾身發冷等症狀會讓人難以忍受。適量飲酒有益健康,但飲酒過度會對身體造成災難性的影響。根據美國國家酒精濫用和研究所的研究成果,首次飲酒後10分鐘血液中的酒精濃度就會增加。人體能夠耐受的酒量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性,因為人體能否耐受酒精主要取決於自身分泌的酶(乙醛脫氫酶、乙醇脫氫酶),有些人先天分泌充分,後天逐步‘鍛鍊’也可刺激人體促進酶的分泌。人們的“酒量”具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性,飲酒過量有抑制呼吸的可能,喝酒過程中大量喝水或吃水果有助於減輕人體的醉酒程度。但人們更應當擔心的是酒精長期(酗酒)對人體的影響。美國《醫學日報》近日刊文,盤點酒精會對身體以下具體五大器官造成傷害:
心臟 隨著時間的推移,過量飲酒會導致心臟肌肉力量虛弱,致使血液流動不規則。酗酒者往往會受到的困擾,它會造成心臟肌肉鬆弛和下垂。心肌病患者通常會呼吸急促、疲勞、肝臟腫大和持續咳嗽。飲酒還會增加人們發作心臟病的風險。
大腦 飲酒最初會讓大腦有一種興奮感,隨後就會帶來破壞性的影響。飲酒會減緩神經遞質間的資訊傳遞,存在於酒精中的乙醇會對大腦的多個部位造成損傷。大腦神經遞質長期遭受損害會導致飲酒者的行為和情緒發生變化,出現焦慮、抑鬱、記憶力喪失和發作。如果飲酒者的營養狀況欠佳,就會出現腦水腫,隨之而來的症狀就是記憶喪失、混亂、幻覺、肌肉協調能力喪失和無法形成新的記憶。
肝臟 肝臟對於食物的消化、營養物質的吸收、控制感染和清除體內毒素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美國,每年有200萬人因為飲酒過度而導致肝臟疾病。2009年,被列為美國人死亡的第十二大主要原因,其中有近半數的病例與飲酒有關。美國有約1/3需要進行手術的病例也是由飲酒造成的。
胰腺 飲酒過度會擾亂胰腺的功能,讓它在內部分泌過多的酶,而不是把酶輸送到小腸中去,酶在胰腺中的堆積最終會導致炎症,即所謂的。胰腺炎既有可能急性發作,其症狀包括、噁心、嘔吐、心率增加;也有可能慢性發作,即胰腺功能緩慢惡化,甚至是死亡。
腎臟 酒精對肝臟的損害作用還會拓展到腎臟。由於酒精具有利尿作用,腎臟無法正常調節體液的流動,造成鈉、鉀、氯離子的分佈紊亂,引起電解質失衡。過度飲酒還會導致高血壓,它是引起腎功能衰竭的第二大原因。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年輕男性酗酒會使血壓升高,但年輕女性或青少年則不會有這個問題。事實上,若年輕女性少量或適量飲酒,患高血壓的風險會減半。
研究結果同樣也適用於老年男女。老年男性喝酒越多,患高血壓的風險也就越高。儘管這項研究發現年輕人酗酒跟高血壓風險增加有關,但並未證明酒精會直接導致血壓升高。酗酒的定義是男性一次飲酒量超過5杯,女性一次飲酒量超過4杯。
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對2010年所完成調查的8605名志願者的醫學資料進行了分析。這些志願者於1996年開始參與研究,當時他們的年齡為8~14歲,他們每兩年完成一次詳細的調查問卷。到2010年時,這些志願者的年齡為22~28歲。在考慮了體重、年齡、種族和吸菸等影響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後,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年輕人在一年前酗酒,他們患高血壓的風險就會增加70%。同時,研究還發現,與不飲酒者相比,如果年輕女性輕度或中度飲酒,患高血壓的機率就會減少45%~62%。飲酒之所以會對血壓有各種反應,是因為酒精對血管的影響。酒精是一種血管擴張劑,飲酒開始時擴張、放大血管,使血流量更大,但戒酒的時候血管就會收縮。不過,這些研究結果並不意味著女性不需要注意喝酒的量,酒精還是會對心臟有不良的影響。
溫馨提示:吃藥了就別喝酒
有一種治療慢性乙醇中毒和乙醇中毒性精神病的藥——雙硫侖(disulfiram)。其是戒酒硫類藥物的通名,又稱戒酒硫、雙硫醒,作為一種戒酒藥物已在很多國家使用。應用本藥後飲酒會出現噁心、嘔吐、恐懼等嚴重反應,而使酗酒者懼怕飲酒,從而起到戒酒作用。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某些藥物,其化學結構或作用機理與雙硫侖相似,可產生雙硫侖樣反應。能引起雙硫侖樣反應的常見藥物有:
(1)頭孢類抗生素如頭孢哌酮、頭孢匹胺、頭孢哌酮舒巴坦鈉、頭孢盂多、拉氧頭孢、頭孢美唑、頭孢米諾、頭孢甲肟、頭孢尼西、頭孢替安、頭孢噻肟、頭孢他啶、頭孢磺啶、頭孢唑肟、頭孢唑啉、頭孢克肟等。
(2)硝咪唑類如甲硝唑、替硝唑,不論是口服或靜脈給藥,不論是何種酒,也不論是飲酒量多少,都會直接與吸收入血的乙醇發生反應,而出現雙硫侖樣症狀。飲酒後要使用甲硝唑,必須禁酒5d,在使用甲硝唑時也應提醒患者應禁酒7d以上,以免引起雙硫侖樣反應。此類藥物化學結構中含有甲硫四氮唑基團。
(3)其他藥物和食物,呋喃類如呋喃唑酮(痢特靈)、氯黴素、酮康唑、灰黃黴素、磺脲類降糖藥如氯磺丙脲、達美康、甲苯磺丁脲(D860)、優降糖、苯乙雙呱、華法林、三氟拉嗪、妥拉蘇林、胰島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