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內心自責、內就的情緒會累積、惡化
沒有小孩不喜歡被愛,所以也沒有小孩是故意和你作對,雖然小朋友外表可能看似不在乎,但心裡卻在乎每次被責備後的情緒。每當自責、內疚、羞愧等等的成份慢慢累積起來,就容易自信下降,形成不好的自我感覺,繼而惡化、延伸出更多「不聽話」的行為。
孩子不聽話家長怎麼辦
很多時候,照顧者透過威脅和處罰來讓孩子配合,但長遠來看並非如此。家長希望讓恐懼、處罰和發飆成為孩子順從的動機嗎?其實有更好的方法,在管教小孩前,可先思考以下3個步驟:
1、先了解自己的「需要」
家長想讓孩子學到甚麼,孩子學不到時家長會有甚麼情緒,那是甚麼原因讓家長想要孩子非學不可,背後是否有不同的壓力在。
2、瞭解孩子的「需要」,不是「想要」
瞭解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情緒和想要做出這種行為,會發現孩子正試圖表達他的想法。
3、雙贏的結果
當孩子鬧脾氣時,對孩子說教不是適合教導的時機,因為孩子情緒已經蓋過理性思考和接納意見,所以當下可以先同理孩子,讓孩子冷靜後再瞭解狀況與討論,儘量讓孩子參與一起整理及解決問題的過程。
父母培養同理心能降低親子衝突
父母可以同理心瞭解孩子內心、穩定情緒。目前已有醫院、機構等開辦親職團體,讓照顧者思考與練習,遇到狀況時便能自然而快速的評價並作響應,降低親子互動的衝突,加強情感連線,培養小孩的同理心、洞察力和道德感,養成良好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