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新生兒容易得到腦膜炎
早產、足月但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早期破水、母親生產過程有感染、生產時發生新生兒缺氧等,都是新生兒發生腦膜炎與敗血症的危險因子。
哪些表現要懷疑是腦膜炎
體溫不穩是最常見的表徵。肛溫(或耳溫)低於36℃或高於38℃都要小心。
根據統計,新生兒腦膜炎的患者有60%會呈現體溫不穩定,足月兒容易高體溫,早產兒則容易低體溫。
其他症狀如呼吸喘、躁動不安、嗜睡、嘔吐與痙攣等,都要懷疑是腦膜炎。至於成人或大小孩若罹患腦膜炎,常出現的是頸部僵硬,只在15%的新生兒腦膜炎患者身上可以看到。
如何確定寶寶得了腦膜炎
由於新生兒腦膜炎並沒有特定的表現,只要3個月以下的寶寶一旦有發燒,最好還是做腰椎穿刺檢查,採集脊髓液做分析,方能確定寶寶是否有腦膜炎。
如何治療新生兒腦膜炎
針對菌種給予適當的抗生素治療是最重要的,抗生素至少要打2個禮拜,若發生腦室炎、腦膿瘍或細菌性血管栓塞,抗生素甚至要打到8個禮拜。
除了抗生素之外,預防新生兒發生痙攣、避免低血糖、控制腦壓、給予氧氣等呼吸支援,也是治療新生兒腦膜炎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
如何評估腦膜炎是否得到控制
抗生素治療1〜2天之後,還需要再做腰椎穿刺檢查,評估脊髓液中是否還有感染的跡象。
當再次的脊髓液分析發現仍有感染的跡象時,往往日後發生神經後遺症的機率就會比較高。至於腦部影像檢查,主要是加顯影劑的電腦斷層掃描或磁振造影,可以評估是否有出現腦水腫、腦室炎、腦膿瘍或細菌性血管栓塞等併發症。
因此再次腰椎穿刺檢查與腦部影像檢查,可以評估腦膜炎是否得到控制。
新生兒腦膜炎的後遺症
常見的後遺症包含智力下降、癲癇、聽力或視力障礙等,這些都很有可能影響孩子日後的學習,造成父母終身的遺憾。
家長應注意
小於1個月的新生兒是最容易發生腦膜炎的高危險族群,家長必須提高警覺,若有發燒,就必須住院治療,以避免延遲治療,造成更多神經上的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