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肝俞可以治療眼睛乾澀嗎
針灸肝俞對眼睛乾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肝俞穴為足太陽膀胱經腧穴,為肝之精氣輸注的處所,有清瀉肝膽膽,平肝熄風,安神定志,養陰明目,補血消瘀,通絡止痛之功。肝俞以疏洩肝木為要,透過搭配相關的眼周穴位,如瞳子髎,陽白,絲竹空諸穴,以增加淚液分泌,搭配腎俞,太沖,太溪來滋補肝腎,倒賠合谷,尺澤清熱益氣,以達到緩解眼睛乾澀的目的。
肝俞針刺方法
取穴法:俯臥,平第9,10胸椎棘突水平,旁開1.5寸。
簡易取法: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個椎骨,即第9胸椎骨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指,中指)處是穴。
進針方向:從背側向腹側直刺與背面成90°。
進針深度:取俯伏位,可向上(後項方向)或向下(尾骶方向)橫刺1.0-1.5寸,其針感向上可達項部,向下可走背腰部,以治胸段背肌疾患;向內(脊柱方向)斜刺1.0-1.5寸,可使針感走向心胸,胸脅,上肢,對其所達之處的疼痛收效顯著;向外(肩胛骨方向)斜刺1.0-1.5寸,可使針感走向胸脅,上肢,治胸脅,肋間,上肢疾患,留針20分鐘;艾炷灸2-3壯,或溫和灸5-10分鐘。
感覺及放射方向:酸脹在附近如搗針據向搗針方向。
肝俞穴位層次解剖
面板-皮下組織-斜方肌-背闊肌-下後鋸肌-豎脊肌。淺層布有第9,第10胸神經後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動,靜脈。深層有第9,10胸神經後支的肌支和相應的肋間後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等結構。
針刺肝俞主治疾病
功能:疏肝理氣, 利膽解鬱,補養肝血。
主治:
1.肝血不足之夜盲,雀目,癲證,癇證,脊背痛,月經不調諸症。
2.肝膽溼熱,肝氣鬱結,肝火上炎之黃疸,脅痛,吐血,衄血,目赤,目眩,狂證諸症。
常用配伍:
1.本穴經配伍,針刺補法,補養肝血,如配睛明,膈俞,三陰交,治療肝血虛夜盲,雀目,青盲;配脾俞,關元,足三里,三陰交,治療血枯經閉,月經澀少;配脾俞,風府,後溪,足三里,治療氣虛血少之痙症。
2.本穴經配伍,針刺補法,滋補肝腎,如配腎俞,足三里,關元,照海,治療肝腎虧虛之痛經;配腎俞,絕骨,陽陵泉,治療肝腎虧虛之痿證,筋急痛;配腎俞,睛明,攢竹,復溜,治療肝腎陰虛之目翳,青盲;配神門,腎俞,太沖,治療肝腎陰虛之痴呆。
3.本穴經配伍,針刺瀉法,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如配期門,中庭,俠溪,太沖,治療肝氣鬱結之脅肋疼痛;配膈俞,氣海,章門,上脘,大敦,治療肝鬱氣滯之積聚。
4.本穴經配伍,針刺瀉法,清熱除溼,如配膽俞,至陽,腕骨,陽陵泉,丘墟,治療溼熱黃疸;配期門,日月,支溝,陽陵泉,太沖,治療溼熱脅痛。
5.配百會,風池,太沖,水泉,行間,針刺補瀉兼施,平肝潛陽,治療肝陽上亢之頭痛,頭昏,眩暈等。
6.配睛明,太陽,俠溪,太沖,針刺瀉法,清肝明目,治療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
7.配水溝,大椎,勞宮,曲池,大鐘,針刺瀉法,清熱瀉火,安神定志,治療痰火上擾之癲癇,狂證。
8.配胃俞,行間,公孫,針刺瀉法,疏肝理氣,和胃降逆,治療肝氣犯胃之胃痛,呃逆等。
針刺肝俞注意事項
1.對體虛羸瘦或肺,心,肝病,久病重病患者,針刺本穴應格外小心,否則易發生意外事故,本穴深部為肝,肺等重要臟器,尤其是肝癌,肝腫大的患者更應注意,如果深刺會傷及肺臟和肝臟,可導致肝破裂或促使病情惡化,甚至死亡。
2.對肺氣腫,肺結核等肺病或風心病及肝脾腫大患者,忌重刺本穴,因長期肺病,心臟病和肝病,患者抵抗力減弱,區域性組織脆弱,重刺會損傷正氣,且會使組織損傷,不易修復,造成意外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