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什麼中藥去溼氣最好 祛溼氣最好的中成藥

avatar 蒼風若兮
2.4萬 熱度 A+ A-
身體內溼氣重,對人體有很大的危害,當發現舌苔厚膩,或是腹脹腹滿,食慾不佳時,就要考慮是不是溼氣太重引起的,祛溼的方法有很多,下面來看看什麼中藥去溼氣最好。

茵陳清溼熱

茵陳性微寒,味苦,辛。歸脾,胃,肝,膽經。

能清溼熱,退黃疸,去肥胖。多用於溼熱蘊結型肥胖,黃疸尿少,溼瘡瘙癢和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祛溼氣應用:

茵陳,柴胡各9克,海藻,夏枯草,澤瀉各15克,白芥子,甘草各6克,山楂12克,以水煎服,每日2次,能化痰降脂,健脾利溼,適宜於單純性肥胖人群飲用。

赤小豆利水消腫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腸經。

具有輕身減肥,利水消腫,健脾胃,解毒排膿等功效,主要用於脾腎兩虛型體肥胖,水腫,腹滿,腳氣浮腫,熱毒等病症。

赤小豆為健脾利水之要藥,如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治傷寒瘀熱在裡,身必發黃,即取其利水除溼之功效。

蒼朮健脾燥溼

蒼朮 性溫,味辛,苦,能健脾燥溼,祛風散寒,明目。主治因素體多溼,或久居溼地,感寒飲冷,導致溼阻脾胃的症候,如腹脹腹滿,面黃眩暈,食慾不振,四肢沉重倦怠,水腫,口渴而不欲飲水,下利或便秘等症。

蒼朮具辛散苦燥之性,故能祛散風溼,對於肌肉酸重疼痛者更為適宜。在使用時根據病情不同配伍其他藥物用。如寒溼較重者,配伍附子,桂枝等;溼熱較重而見發熱,汗多,關節痠痛者,配伍石膏,知母用;風溼在肌表而見惡寒無汗,水腫,關節腫痛者,配伍麻黃,甘草等用。

厚朴燥溼散滿

厚朴性溫,味苦,辛,能燥溼散滿,行氣除脹,下氣平喘,多用於溼滯中焦引起的脘腹脹滿,吐瀉,食積不化等症。用於行氣除脹時,與蒼朮,陳皮等配伍;用於消食積時,與積食,檳榔,大黃等配合。

厚朴還有止咳化痰作用,多用於痰溼阻肺引起的咳喘痰多之症。

藿香化溼和中

藿香性微溫,味辛,能化溼和中,祛暑解表,多用於感冒暑溼之邪,發熱惡寒,頭痛,胸悶脘痞,嘔吐洩瀉,瘧疾,口臭等病症。配伍紫蘇,佩蘭等藥草,對微感惡寒,腹痛吐瀉,舌苔薄膩效果尤佳;配伍半夏,生薑,砂仁可緩解溼濁嘔吐,胸悶噁心,舌苔白膩等症。

砂仁化溼健脾

砂仁性溫,味辛,能行氣止痛,化溼健脾,安胎在糊塗,用於腹痛作脹,食慾不振,食滯不化,寒瀉冷痢,妊娠嘔吐,胎動不安等病症。可與半夏,生薑配伍緩解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症。腹痛洩瀉,遇寒發作更甚,並伴隨腹脹,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者,配伍白朮,茯苓,黨參,乾薑等症。

白豆蔻化溼行氣

白豆蔻性溫,味辛。

能化溼行氣,溫中止嘔,用於溼阻中焦,脾胃氣滯,腹脹便溏,嘔吐等病症。

溼阻中焦見脘腹脹滿,不思飲食,苔白膩者,常用白豆蔻配伍蒼朮,厚朴,砂仁等同用。

感受溼熱之邪者,如溼溫初起溼較重者,可配合藿香,薏苡仁,杏仁,滑石,竹葉等;如溼邪漸化熱,可配伍黃芩,滑石使用。

釋出於 2021-08-17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