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分清病毒性肝炎的急、慢、重型症狀

avatar 稻妻採陽
2.8萬 熱度 A+ A-
病毒性肝炎有急性、慢性、和重型之分,不同型別的病毒性肝炎的症狀表現也不同。病毒性肝炎是世界範圍內流行的疾病,病理上以肝細胞變性、壞死、炎症反應為特點,而且具

  病毒性肝炎有急性、慢性、和重型之分,不同型別的病毒性肝炎的症狀表現也不同。病毒性肝炎是世界範圍內流行的疾病,病理上以肝細胞變性、壞死、炎症反應為特點,而且具有較強的傳染性,發病率高,我們一定要對病毒性肝炎提高警惕。  

急性肝炎  

1、急性黃疸型肝炎:病程可分為3個階段。  

1黃疸前期:多以發熱起病,伴以全身乏力,食慾不振,厭油,噁心,甚或嘔吐常有上腹部不適、腹脹、便泌或腹瀉;少數病例可出現上呼吸道症狀,或皮疹,關節痛等症狀。尿色逐漸加深,至本期末尿色呈紅茶樣。肝臟可輕度腫大,伴有觸痛及叩擊痛。化驗:尿膽紅素及尿膽原陽性,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明顯升高。本期一般持續53~7天。  

2黃疸期尿色加深,鞏膜及面板出現黃染,且逐日加深,多於數日至2周內達高峰,然後逐漸下降。在黃出現後發熱很快消退,而胃腸道症狀及全身乏力則見增重,但至黃疸即將減輕前即迅速改善。在黃疸明顯時可出現面板搔癢,大便顏色變淺,心動過緩等症狀。兒童患者黃疸較輕,且持續時間較短。本期肝腫大達肋緣下1~3cm,有明顯觸痛及叩擊痛,部分病例且有輕度脾腫大。肝功能改變明顯。本期持續約2~6周。  

3恢復期:黃疸消退,精神及食慾好轉。腫大的肝臟逐漸回縮,觸痛及叩擊痛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本期約持續1~2個月。  

2、急性無黃疸型肝炎:起病大多徐緩,臨床症狀較輕,僅有乏力、食慾不振、噁心、肝區痛和腹脹,溏便等症狀,多無發熱,亦不出現黃疸。肝常腫大伴觸痛及叩擊痛;少數有脾腫大。肝功能改變主要是ALT升高。不少病例並無明顯症狀,僅在普查時被發現。多於3個月內逐漸恢復。部分乙型及丙型肝炎病例可發展為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  

1、慢性遷延型肝炎:急性肝炎病程達半年以上,仍有輕度乏力、食慾不振、腹脹、肝區痛等症狀,多無黃疸。肝腫大伴有輕度觸痛及叩擊痛。肝功檢查主要是ALT單項增高。病情延遷不愈或反覆波動可達1年至數年,但病情一般較輕。  

2、慢性活動性肝炎:既往有肝炎史,目前有較明顯的肝炎症狀,如倦怠無力、食慾差、腹脹、溏便、肝區痛等面色常晦暗,一般健康情況較差,勞動力減退。肝腫大質較硬,伴有觸痛及叩擊痛,脾多腫大。可出現黃疸、蜘蛛痣、肝掌及明顯痤瘡。肝功能長期明顯異常,ALT持續升高或反覆波動,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丙種球蛋白及IgG增高,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自身抗體及類風溼因子可出現陽性反應,迴圈免疫複合物可增多而補體C3、C4可降低。部分病例出現肝外器官損害,如慢性多發性關節炎,慢性腎小球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結節性多動脈炎,橋本氏甲狀腺炎等。  

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亦稱暴發型肝炎。特點是:起病急,病情發展迅猛,病程短一般不超過10天。患者常有高熱,消化道症狀嚴重厭食、噁心、頻繁嘔吐,鼓腸等、極度乏力。在起病數日內出現神經、精神症狀如性格改變,行為反常、嗜睡、煩躁不安等。體檢有撲翼樣震顫。肝臭等,可急驟發展為肝昏迷。黃疸出現後,迅速加深。出血傾向明顯鼻衄、瘀斑、嘔血、便血等。肝臟迅速縮小。亦出現浮腫。腹水及腎功不全。實驗室檢查:處周血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血小板減少;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凝血酶原活動度下降,纖維蛋白原減少。血糖下降;血氨升高;血清膽紅素上升,ALT升高,但肝細胞廣泛壞死後ALT可迅速下降,形成“酶膽分離”現象。尿常規可查見蛋白及管型,尿膽紅素強陽性。 

2、亞急性重型肝炎起病初期類似一般急性黃疸型肝炎,但病情進行性加重,出現高度乏力,厭食、頻繁嘔吐、黃疸迅速加深,血清膽紅素升達>171。0μmol/L10mg/dl,常有肝臭,頑固性腹脹及腹水易併發腹膜炎,出血傾向明顯,常有神經、精神症狀,晚期可出現肝腎綜合徵,死前多發生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等併發症。肝臟縮小或無明顯縮小。病程可達數週至數月,經救治存活者大多發展為壞死後肝硬化。實驗室檢查:肝功能嚴重損害,血清膽紅素聲速升高,ALT明顯升高,或ALT下降與膽紅素升高呈“酶肝分離”;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丙種球蛋白增高;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延長,凝血酶原活動度下降;膽固醇酯及膽鹼脂明顯降低。  

3、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活動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程中病情惡化出現亞急性重型肝炎的臨床表現。預後極差。  不同型別的病毒性肝炎表現也會有所不同。各型肝炎的潛伏期長短不一。甲型肝炎為2-6周平均一個月;乙型肝炎為6周~6個月一般約3個月;丙型肝炎為5~12周平均7。8周。

釋出於 2021-02-21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