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性體質的人,不常喝水不會覺得口渴,常覺得精神虛弱且容易疲勞,臉色蒼白、唇色淡,怕冷、怕吹風、手腳冰冷,喜歡喝熱飲、吃熱食、常、常小便且顏色淡,月經常遲來,血塊多,舌頭顏色為淡紅色。
這種寒性體質,有不少人認為是與生俱來的,也就是說父母遺傳,或母親懷胎時形成,或出生時一場病而影響終生。然而從醫學上來看,這種寒性或熱性體質卻不是絕對的,它既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終生不變的,有可能經過環境、生活習慣和飲食方式而改變,也有可能在生過一場大病後就改變了。
中醫理論認為,寒體性質的根本是體內陰陽失衡,陰氣過剩,陽氣衰減造成的,故可透過藥物或食物的補陽,暖脾、溫腎,來祛除體內之寒;西醫則認為體內血液迴圈不良,尤其是肢體末梢的微迴圈有障礙,乃是形成“冷寒症”的原因。若患有、腸、營養缺乏或甲狀腺功能減退的病人,可對症治病,病癒了寒底亦會改變。
說來有趣,筆者有一位朋友,以前也是寒性體質,由於工作關係常熬夜,又經常吃些辛辣煎炸食物,後來患了,原來的寒底也變成了熱底。現在他非但不怕冷,還出現口乾、煩躁、等問題。醫生現在要他忌口辛辣及熱氣之原先建議的食品了。
綜合中國新聞網、百度百科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