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祭之禮
我國自古代起就有祭祀的傳統,稱為墓祭,墓祭一年兩次,分為春祭和秋祭,春祭在清明節,秋祭在重陽節,民間也自發的組織起了祭祀,慢慢的清明節就變成了中國人用於祭祀的節日了。
紀念介之推
春秋時期,晉國的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在流亡過程中沒有食物可以吃,大臣介之推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給公子重耳煮了一鍋肉湯,重耳吃了後漸漸恢復精神,後來重耳成為了君王,封賞的時候卻忘了封賞介之推,介之推隱退,重耳帶人去請重耳出山,放火燒山的時候不慎將介之推燒死了,為了紀念介之推,晉文公重耳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後又改為清明節。
氣候明清和爽
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農耕指令
中國有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先人根據天文和生產生活經驗綜合總結出來的氣候規律,所以,農諺說“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所以,清明節還是一個代表農耕開始的節日。
小貼士
清明節和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身在遠方的年輕人,在這四個節日的時候最好回家看看,清明雖為祭祀,但是核心還是家族團聚,表達的還是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