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福建省三明市的2歲患兒趙紹華一直反覆咳嗽、發熱,還出現了四肢抽動,經當地醫院檢查初步判斷是。之後,家屬又將患兒送到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經檢查病毒IgM抗體為陽性,最終確診為麻疹,上演了一場“模仿秀”。
“麻疹是一種有著上千年曆史的傳染性疾病,而川崎病是一種免疫介導的全身性血管炎,從 1967 年首次報道病例,至今不過50年。”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兒科主任醫師任榕娜說,麻疹和川崎病,都是幼兒時期常見的急性發熱性出疹性疾病,兩者臨床表現相似,容易混淆。
兩種疾病怎麼會混淆在一起呢?川崎病中80%好發於2歲以下兒童;麻疹通常是6個月至5歲小兒發病率最高。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性疾病; 川崎病主要和病毒感染有關,如EB病毒、人類皰疹病毒、人類細小病毒等。臨床上也存在麻疹合併川崎病的病例,所以推測,麻疹病毒亦有可能是導致川崎病的誘 因之一。
在臨床上,川崎病和麻疹都會造成多臟器損害。川崎病患兒幾乎全身各臟器均可受累,而麻疹患兒除面板、黏膜受損外,也常有心功能不全等並 發症。兩種疾病均可出現典型皮疹,以面部、四肢為多。奇特的是,川崎病會有麻疹樣皮疹等,大約持續4天后消退。治療用藥方面也有所重合,川崎病主要治療藥 物為丙種球蛋白及阿司匹林;麻疹治療原則為對症處理和預防併發症,重症麻疹可應用丙種球蛋白。
“臨床上遇到類似病例,在考慮川崎病的同時,還要注意排除麻疹的可能;在不能排除麻疹的情況下,亦需考慮川崎病的可能。”任榕娜提醒說,臨床上既有 川崎病誤診為麻疹的病例,反之亦然,而麻疹合併川崎病的病例也時有發生。兩者在症狀及體徵上相似之處太多,但典型川崎病的部分患兒,心臟彩超提示冠狀動脈 損害,這是川崎病的特異性表現。典型麻疹患兒,在發疹前一兩天,常在第一對面的頰黏膜上出現科氏斑,即麻疹黏膜斑,需引起警惕,以便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