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熱應該做哪些檢查
1.血常規最基本的血液檢驗。血液由液體和有形細胞兩大部分組成,血常規檢驗的是血液的細胞部分。血液有三種不同功能的細胞——紅細胞俗稱紅血球,白細胞俗稱白血球、血小板。透過觀察數量變化及形態分佈,判斷疾病。是醫生診斷病情的常用輔助檢查手段之一。本病主要檢測:
1白細胞計數:第1~2病日多屬正常,第3病日後逐漸升高,可達15~30109/L。少數重症患者可達50~100109/L。
2白細胞分類:發病早期中性粒細胞增多,核左移,有中毒顆粒。重症患者可見幼稚細胞呈類白血病反應。第4~5病日後,淋巴細胞增多,並出現較多的異型淋巴細胞。由於異型淋巴細胞在其他病毒性疾病時亦可出現,因此不能作為疾病診斷的主要依據。
3血紅蛋白和紅細胞:由於血漿外滲,導致血液濃縮,所以從發熱後期開始至低血壓休克期,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升高,可達150g/L和5.01012/L以上。
4血小板從第2病日起開始減少,一般在50~80109/L左右,並可見異型血小板。
2.尿常規在臨床上是不可忽視的一項初步檢查,不少腎臟病變早期就可以出現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對泌尿系統和糖尿病的篩檢有重要價值,亦常是提供病理過程本質的重要線索,隨著科技發展,尿常規的“內涵”越來越豐富,包括的檢查專案已經由傳統的手工“尿蛋白”加“顯微鏡檢查”時代發展到半自動、全自動的儀器化檢測時代。
1尿蛋白:第2病日即可出現,第4~6病日尿蛋白常達或 。突然出現大量尿蛋白,對診斷很有幫助。部分病例尿中出現膜狀物,這是大量尿蛋白與紅細胞和脫落上皮細胞相混合的凝聚物。
2顯微鏡檢:可見紅細胞、白細胞和管型。此外尿沉渣中可發現巨大的融合細胞,這是EHF病毒的包膜糖蛋白在酸性條件下引起泌尿系脫落細胞的融合。這些融合細胞中能檢出EHF病毒抗原。
3.血液生化檢查包括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PH、鈉、鉀、氯、鈣、磷、血糖、鹼性磷酸酶等。血尿素與肌酐就是尿毒素。其實嚴格說來,這兩項僅是毒素的一部分,因為,兩者同時由腎小球濾過排出,而且監測容易,因此,很早就被用來評價腎功能的主要指標。數值越高,代表腎功能越差。由於腎臟儲備功能很大,通常腎功能下降一半時,尿素與肌酐才會明顯上升,因此,早期腎功能衰竭不易被發現。另外,年齡、身材、營養狀況及其他疾病,如心功能衰竭、肝病、敗血症等,也會影響尿素及肌酐數值的變化,須謹慎對待其數值。
1血尿素氮及肌酸酐:多數患者在低血壓休克期,少數患者在發熱後期,尿素氮和肌酸酐開始升高,移行期末達高峰,多尿後期開始下降。
2血酸鹼度:發熱期血氣分析以呼吸性鹼中毒多見,這與發熱及換氣過度有關。休克期和少尿期以代謝性酸中毒為主。
3電解質:血鈉、氯、鈣在本病各期中多數降低,而磷、鎂等則增高,血鉀在發熱期、休克期處於低水平,少尿期升高,多尿期又降低。但亦有少數患者少尿期仍出現低血鉀。
4凝血功能:發熱期開始血小板減少,其黏附、凝聚和釋放功能降低。若出現DIC血小板常減少至50109/L以下。DIC的高凝期出現凝血時間縮短。消耗性低凝血期則纖維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時延長和凝血酶時間延長。進入纖溶亢進期則出現纖維蛋白降解物FDP升高。
4影像學檢查
1.肝功能 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約50%左右患者升高,少數患者血清膽紅素升高。
2.心電圖 可出現竇性心動過緩,傳導阻滯等心律失常和心肌受損表現。此外高血鉀時出現T波高尖,低血鉀時出現U波等。
3.眼壓和眼底 部分患者眼壓增高,眼壓明顯增高者常預示為重症。腦水腫患者可見視盤水腫和靜脈充血、擴張。
4.胸部X線 約30%患者有肺水腫、淤血表現,約20%患者出現胸腔積液和胸膜反應。
5.特殊檢查
1病毒分離:發熱期患者的血清、血細胞和尿液等標本接種Vero-E6細胞或A549細胞中,可分離出漢坦病毒。
2抗原檢查:早期患者的血清、外周血的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以及尿和尿沉渣細胞,應用漢坦病毒的多克隆或單克隆抗體,可檢出漢坦病毒抗原。常用免疫熒光或ELISA法,膠體金法則更為敏感。
3特異性抗體檢測:包括血清中檢測特異性IgM或IgG抗體。IgM抗體1∶20為陽性,發病第2天即能檢出。IgG 1∶40為陽性,1周後滴度上升4倍有診斷價值。目前認為核蛋白抗體的檢測,有利於早期診斷,而G2抗體的檢測,則有利於預後判斷。新近國外研究免疫色譜快速試驗以重組核蛋白NP為抗原來檢測患者的IgM抗體5min能出結果,敏感性和特異性均為100%。
4PCR技術:應用RT-PCR方法檢測漢坦病毒RNA,敏感性高,可作早期診斷。
疑似流行性出血熱患者,可透過以上檢查確定是否患有出血熱,如果確診患有出血熱,建議在正規醫院接受治療,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