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流行性出血熱的檢查

avatar 九陰統軒
2.4萬 熱度 A+ A-
實驗室檢查一常規檢查1.血象 不同病期中變化不同,對診斷、預後判定均重要。1白細胞 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3~4日後即明顯增高,多在

實驗室檢查

一常規檢查

1.血象 不同病期中變化不同,對診斷、預後判定均重要。

1白細胞 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3~4日後即明顯增高,多在15~30109/L,中性粒細胞明顯左移,並可出現幼稚細胞,重型、危重型可出現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細胞,呈現類白血病反應。異型淋巴細胞在1~2病日即可出現,且逐日增多,一般為10~20%,部分達30%以上,對診斷有參考價值。

2紅細胞和血紅蛋白 發熱期開始上升,低血壓期逐漸增高,休克期患者明顯上升,至少尿期下降,其動態變化可作為判斷血液濃縮與血液稀釋的重要指標。

3血小板 全病程均有不同程度降低,2病日即降低,低血壓及少尿期最低,並有異型、巨核血小板出現,多尿後期始恢復。血小板顯著減少是本病一項特徵性表現。下降迅速原因,除病毒直接損害外,提示有DIC存在。

2.尿常規 顯著的尿蛋白是本病的重要特點,也是腎損害的最早表現。其主要特徵為:出現早、進展快、時間長。多在2--3病日尿中即開始出現蛋白,並發展迅速,可在1天內由“+”突然增至“+++”或“++++”。少尿期達高峰,以後逐漸下降,尿中還可有紅細胞、管型或膜狀物是凝血塊、蛋白質與壞死脫落上皮細胞的混合凝聚物,故必須強調多次查尿、有助於診斷。

二血液生化檢查

1.尿素氮及肌酐 低血壓休克期輕、中度增高。少尿期至多尿期達高峰,以後逐漸下降,升高程度及幅度與病情成正比。

2.二氧化碳結合力 發熱後期即下降,低血壓休克期明顯,少尿期亦有下降,多尿期逐漸恢復至正常。

3.電解質 血鉀在發熱期可有降低,休克期仍低,少尿期上升為高血鉀,多尿期又降低。但少尿期亦有呈低血鉀者。血鈉及氯在全病程均降低,以休克及少尿期最顯著。血鈣在全病程中亦多降低。

三凝血功能檢查 一般血小板均減少,有DIC者,開始為高凝階段,凝血時間縮短,但為時較短,不易觀察。其後轉為低凝血階段和繼發性纖溶亢進。低凝階段,表現為凝血因子大量消耗,血小板下降,凝血酶原和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延長,纖維蛋白原降低。繼發性纖溶亢進表現為凝血酶凝固時間延長,纖維蛋白降解物增加及優球蛋白溶解時間縮短。血漿魚精蛋白副凝試驗3P試驗陽性說明有纖維蛋白單體存在,證明有較多凝血酶及纖溶存在。

四免疫功能檢查 普遍有免疫功能異常。

在急性期細胞免疫功能普遍低下,尤以休克期為甚,其下降幅度與病情嚴重程度相平行,至多尿期漸回升。在EHF患者病程中存在著調節性T細胞數量和功能失常,表現為病初自發性抑制性T細胞STs活性即明顯低下,CD8細胞百分數增加,CD4/CD8比值倒置,增加的CD8細胞屬於細胞毒性T細胞。

血清免疫球蛋白測定可見IgM和IgA增高,早期尤其以IgM增高為著。急性期補體水平下降,血清總補體及補體C3、C4含量,在發熱期即開始下降,低血壓及少尿期尤著,病情危重者明顯降低。免疫複合物檢出率增高,早期即出現迴圈免疫複合物,腎組織作電鏡或免疫熒光檢查,在腎小球基底膜見有免疫複合物沉積。

五特異性血清學檢查

自病毒分離成功以來,對本病的特異性診斷技術迅速建立,檢測物件已由血清抗體發展到尿液抗體,由檢測抗體發展到細胞內抗原和尿中可溶性抗原,檢測方法也日新月異。近來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如斑點雜交、原位雜交及聚合酶鏈反應PCR已試用於EHF的診斷及發病機理研究。

1.免疫熒光技術IFAT為常規方法之一。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患者血清特異性IgM和IgG抗體,前者在第1病日即可檢出,第2病日陽性率88.2%,第3病日達100%;IgG在2病日即可檢出,4~5病日陽性率達75%。直接免疫熒光法,可檢出白細胞及尿沉渣細胞內病毒抗原,用於早期診斷。

2.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用雙抗體夾心法檢測可溶性抗原,用竟爭法檢測阻斷抗體,特異、敏感,又可避免需要熒光顯微鏡。EHF-IgM捕獲法ELISAMac-ELISA以不同病日血清IgM檢出率為97.7%,而IFAT法檢出率為88.7%,是一敏感、特異的診斷方法。

3.免疫粘附血凝法IAHA用於檢測抗體,其抗體滴度與免疫熒光抗體滴度相仿,又可區別不同型別病毒抗體。

李鎬汪和日本學者合作製出檢測EHF抗體的間接凝集試驗方法,將漢坦病毒結合到矽化物顆粒上,製成直徑為1.8m的抗原致敏顆粒,與稀釋的待檢血清反應40分鐘可觀察結果,此法簡便易行,非特異反應少,敏感性好。

4.反向被動血凝法RPHA用於檢測體液病毒抗原,與ELISA法滴度基本一致。

5.放射免疫法RIA國外用固相放射免疫法與ELISA進行診斷及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其敏感性較免疫熒光法高10倍以上。

6.空斑減少中和試驗PRNT中和抗體是EHFV感染後產生的一種重要抗體,是目前用於病毒血清學分型的主要依據。本法要求嚴格,操作複雜費時,難以在一般試驗室開展。中和效價的高低與病型輕重有關,即重症患者低,中型患者較高。

7.放射免疫沉澱試驗RIP有報告用RIP對83份不同病日患者血清測定,抗EHFV-NP核蛋白抗體最早出現,大多在4病日便可測出,其後為抗G2糖蛋白,抗G1僅在少數標本中方能測出。三種病毒結構蛋白抗體滴度也是抗NP最高,抗G1最低。

8.應用cDNA探針檢測EHFV-RNA的研究,最近國內外先後獲得了病毒的M、S片段的多個cDNA克隆,可用於製備檢測EHFV核酸的探針。檢測EHF患者血液、尿液和外周血淋巴細胞中的EHFV核酸,具有較好的特異性和較高的敏感性,為發病機理和診斷研究提供了先進手段。

釋出於 2021-02-01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