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秋分的分是什麼意思

avatar 巴蜀永望
2980 熱度 A+ A-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又來到了秋分節氣,前面的節氣是處暑和白露,秋分節氣聽起來和這些節氣都不一樣,秋分是什麼意思啊?春分秋分是什麼意思?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秋分的分是什麼意思

平分秋季、日夜等長。

平分秋季

秋分節氣在秋季節氣中位於立秋後的第90天,屬於秋季居中時間,平分了秋季,過了秋分節氣再往後天氣會開始轉涼,進入冬季氣候。

日夜等長

秋分節氣時太陽位置是比較特殊的,公轉到了黃經的180°位置,此時,太陽會直射赤道,造成地球大部分地區都能感受到晝夜等長的現象。

春分秋分是什麼意思

平分季節、日夜等長。

平分季節

在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只有春分和秋分節氣是唯二兩個帶有“分”字的節氣,春分平分春季,秋分平分秋季。

日夜等長

在天文位置上,春分日時太陽公轉到了黃經0°,秋分日時太陽公轉到了180°,春分日和秋分日都可以看到日夜等長的現象。

秋分吃什麼

吃秋菜

秋分的時候還有一波秋菜正在上市,秋分吃的秋菜是秋碧蒿,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健康觀念,秋碧蒿這種野生蔬菜具有潤腸通便、滋養身體的功效,食用後既應季又有利於身體。

吃蘿蔔

秋分的時候正是蘿蔔上市的季節,蘿蔔是生活中最常見的蔬菜之一,價格便宜、營養價值高,是價效比最高的蔬菜之一,秋分的時候吃蘿蔔可以緩解秋燥、潤腸通便、健胃利脾。

吃湯圓

在中國傳統習俗中有秋分的時候吃湯圓的典故,古時候是農耕時代,人們會準備些湯圓放在田壟邊,想粘住麻雀的嘴巴,使其不偷食,這個傳統也一直延續到了現在,只是現在的湯圓不再是麻雀吃而是人來吃了。

秋分節氣養生需知

注意溫度變化

秋分節氣後天氣開始轉涼,是呼吸道疾病高發節氣,如果下雨的話溫度會下降得更厲害,冷空氣會刺激到人體面板,若是衣物不能及時新增很容易造成感冒,引起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現咳嗽、發燒、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建議:出行前一天檢視當天的氣溫變化,然後決定衣物的厚度。

預防秋燥

進入秋天后,天氣開始變得乾燥起來,走在路上臉上的水分被蒸發,常常會覺得臉疼,呼吸到乾燥的天氣後常常會覺得口鼻、咽喉、嘴唇都很乾燥、經常會流鼻血、面板皸裂和瘙癢、上廁所的時候都覺得大便乾燥。

建議:勤做面膜、及時喝水、吃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

夏天的時候大家恨不得天天待在空調房裡面,時間長了,會一直貪戀那種冰涼的溫度,秋分的時候天氣已經比較涼爽了,不用再開空調納涼了,如果一味的貪涼很有可能會引起心腦血管疾病。

建議:秋分的時候天氣涼爽,可以和親人、戀人、友人一起出去走走,呼吸新鮮空氣。

防止過敏

秋季的時候天氣乾燥,花粉、塵埃都飄在空氣中,很容易引起過敏,而且秋季是疾病的多發季節,尤其是容易出現鼻炎過敏症狀。

建議:不要長期在灰塵多、人多的地方逗留,以防過敏。

秋分飲食養生原則

早上喝粥

初秋時節,不少地方仍然是溼熱交蒸,以致脾胃內需,抵抗力下降,這時若能吃些溫食,特別是喝些藥粥對身體很有好處,其原因是作為藥膳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功能,前人對此頗多讚譽。目前較為推崇的粥有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黃精粥等。

甘淡滋潤

古人有云:“厚味傷人無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師,三千淡薄從此始,淡食多補信有之。”可見素、淡結合的飲食,對健康是有益處的。

《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說“甘先入脾”。在五行中脾胃屬土,土生金,肺腸屬金。甘味養脾,脾旺則金(肺)氣足。甘味食物又有生津的功效,而鹹味食物則易使人出現口渴之象。

《遵生八箋》還指出:“秋氣燥,易食麻以潤其燥。”就是說秋季6節氣乾燥,應當多進食些如蜂蜜、芝麻、杏仁等性滋潤味甘淡的食品,既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止秋燥帶來肺及腸胃津液不足常見的乾咳、咽乾口燥、腸燥便秘等身體的不適症候或肌膚失去光澤、毛髮枯槁的徵象。

飲食應當以甘淡滋潤為宜。可多吃些具有潤肺潤燥的新鮮瓜果蔬菜,水果如梨、柿、柑橘、香蕉等;果蔬則可多食胡蘿蔔、冬瓜、銀耳等以及豆類及豆製品,還有食用菌類、海帶、紫菜等,經科學加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

也可製成佐餐或飲料食用,如蜜煎銀耳、各種新鮮果蔬汁液等。或加工製作成羹粉湯粥,如香菇豆腐湯、扁豆粥、藕粉羹等,既有營養,又能潤燥。且瓜果蔬菜中含有的豐富水分、維生素、纖維等,對口鼻目幹、面板粗糙、大便秘結等現象大有裨益。

少辛增酸

所謂少辛,是指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這是因為肺屬金,通氣於秋,肺氣盛於秋。少吃辛味,是要防肺氣太盛。中醫認為,金克木,即肺氣太盛可損傷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禦過剩肺氣之侵入。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蔥、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此外還要謹記“秋瓜壞肚”。在夏季,西瓜是消暑佳品,但是立秋之後,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

應忌苦燥

中醫學認為,苦性燥,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素問—五臟生成篇》中言:“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髒,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或逐漸加重。因此,秋令飲食養生應忌苦燥。

平衡營養

秋季更應注意飲食中食物的多樣性,營養的平衡,才能補充夏季因氣候炎熱、食慾下降而導致的營養不足,特別應多吃耐嚼、富於纖維的食物。

秋季的飲食養生原則應在平衡飲食五味的基礎上,根據個體的具體情況,適當增加甘、淡、酸、滋潤的食物的進食,但不可太過。進食時,應細嚼慢嚥,既利於食物的充分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完全吸收,又能透過纖維食物保持腸道的水分的作用和咀嚼,以生津潤燥,達到防治秋季咽喉乾燥、腸燥便秘等不良反應的目的。

釋出於 2024-07-17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